黃仁龍:港人精神健康無法與政治問題分割 籲多聆聽化解情緒危機

撰文:周禮希
出版:更新:

去年起環球經濟轉差,香港先後經歷修例風波及新冠肺炎的打撃,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前律政司司長黃仁龍表示,香港人的情緒狀況很差,而對比新冠病毒,「精神健康的病毒」更隨時入侵。他在網上直播中推廣「Shall We Talk 2020」計劃,呼籲全港人嘗試不帶批判地,多聆聽身邊的家人、朋友,讓他們在安全的環境下分享心事。
黃仁龍在演講時多次談及修例事件及疫症對情緒的影響,指修補社會撕裂雖然是當下政府必須牽頭做的工作,但港人除了抱怨,亦有不同選擇,例如先修補家中的撕裂。他又指,人要接受有些事短期內無法解決,強調人對美善的追求和努力,當然會為社會帶來改善,但人的努力有限,他認為,做到能力範圍內的事即可,而如何發揮得更有功效,值得每個人思考。

黃仁龍引述香港大學今年初在國際醫學期刊《刺針》指,去年社會事件期間,本港37%成年人有抑鬱症症狀,32%有創傷後壓力症症狀。(直播截圖)

黃仁龍指,過去一年香港經歷翻天覆地的轉變,有些畫面不斷重覆,「衝突、堵路、驅散,確診、死亡、隔離,搶口罩、搶米、搶廁紙,停學、停工、停飛」等。他指,最近疫情非常反覆,加上政治環境複雜、多變,今日社會仍不斷震動,香港人就算不是五癆七傷,都十分疲倦,內心憂慮、恐懼、無助、無希望的負面情緒有如病毒,慢慢傳播。

面對政局,黃仁龍表示年輕人如果樂觀或認為自己被時代選中,要努力找自己的位置、方向;但悲觀者亦可認為「何必偏偏選中我」,就算無直接捲入政治旋渦,亦難免被衝擊。他提到學生近月停課不停學,又要被困家中,與本來可能已不和的家人「困獸鬥」,關係變得更差,而DSE考生前途未卜,面對香港更會對未來感到疑惑;他形容,一波又一波的海嘯,正侵蝕香港人精神健康。

黃仁龍表示,根據2010至2013年的香港精神健康調查,本港有多於100萬名一般精神疾病患者,而食物及衞生局統計,2018至2019年度醫管局下的精神病人有25萬人,當中5萬人更是嚴重精神病患者。他又指,香港大學今年初在國際醫學期刊《刺針》指,去年社會事件期間,本港37%成年人有抑鬱症症狀,32%有創傷後壓力症症狀,而市民平均焦慮指數有8.82分,已是臨界異常。

黃仁龍指,當政府在嚴正執法,亦努力找空間化解危機;當年青人鼓起勇氣,願冷靜面對、承擔後果時,只要人有心,香港一定有出路、有希望。(直播截圖)

每個人應為其精神健康努力 接受事情短期無法解決

黃仁龍坦言,香港的精神健康問題,無辦法與香港深層次政治、經濟、民生問題分割。他指,過去一年應該很多人感到悲觀、憤怒,但愈悲觀愈沒有出路。他表示,事實證明,如果政治人物願意放下分歧、努力斡旋,當政府在嚴正執法,亦努力找空間化解危機,當校長、導師願陪着學生,不離不棄,當年青人鼓起勇氣,願冷靜面對、承擔後果時,只要人有心,香港一定有出路、有希望。

他指,就保障市民的精神健康方面,他認為政府有責任制定整全的政策,提供更以為為本的服務,安排人手、資源等,不過健康是每個人最大,最重要的本錢,「No health without mental health」。他呼籲大家要為自己的精神健康多努力,要做聰明、開心的選擇,多看正面的事,可能發現出外吸一口新鮮空氣,已是很大的祝福。

黃又提到,人要接受有些事短期內無法解決。「人對美善的追求和努力,當然會為社會帶來改善,大家都珍惜,但人的努力有限,如何發揮得更有功效,如何選擇賽道及項目,值得每個人思考。他指,每個人未必能改變眼前環境,但有自由選擇如何回應環境順逆、高低,聚焦、做好可改變的事。

港人交談不批判 助身邊人走出情緒問題

對於「陪我講 Shall We Talk」計劃,黃仁龍表示,香港人日常發送訊息很多,但面對面談話很少。他指,透過傾談的心理治療「Talk therapy」在外國是很常用的工具,有研究顯示,有2/3至3/4人在經過「Talk therapy」後,情緒行為得到顯著改善。所以他建議做 Shall We Talk 2020,但強調過程不是講道理,而是耐心聆聽。

黃仁龍指,修補社會撕裂是當下政府必須牽頭做的工作,但港人除了抱怨,亦有不同選擇,可以先修補家中的撕裂,細心聆聽家人、朋友的關係,細心聆聽、盡情傾訴。他指大部分香港人都非常可愛,是香港的一磚一瓦,呼籲未來將SWET20的「疫情」大爆發,幫助大家走出抑鬱、焦慮。

他形容,未來日子不管大家認為是重回正軌,還是視之為新常態,即使腳踏滿地碎片,為了香港及為了下一代,大家都要繼續努力,為香港尋回久違的希望。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