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懋聲逝世|查氏兩代具政治影響力 愉景灣王國曾捲梁振英爭議

撰文:劉錦華
出版:更新:

香港興業主席、香港國際主題樂園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查懋聲逝世,終年77歲。查氏家族憑藉紡織業及房地產業,於香港建立商業王國,但原來查氏家族成員一直以不同崗位參與本地政治,甚至有份塑造香港的政治制度及政策決定。《香港01》回顧查氏家族參與本地政治的經歷,細數查氏兩代人如何涉足政界。
查氏家族於香港發跡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查懋聲的父親查濟民。查濟民早年於浙江大學的前身第三中山大學附設工業學校學習染織科。40年代末,查濟民到香港經營紡織業,成為查氏家族建立商業王國的第一步。

1988年,另一位《基本法》起草委員查良鏞(金庸)與查濟民共同提倡「雙查方案」。(資料圖片)

「雙查方案」部分內容被納入《基本法》

作為企業家,查濟民於香港政治上的影響力不只限於他的財力,查更親身參與涉足本地政治。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訂,基本法諮詢及起草委員會相繼成立,社會各界均對《基本法》內的政制方案有各種意見及想像。查濟民於1980年代出任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及籌備委員會委員,可見他相當受北京重視。查濟民的工作,例如就《基本法》的條文給予意見,可是直接影響香港能否於97前後順利過渡的關鍵。

1988年,查濟民與另一位《基本法》起草委員查良鏞(金庸)共同提倡「雙查方案」,方案就住1997年後特區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選舉安排提供意見,內容包括建議立法會分三屆發展到半數議席由直選產生,而第二及第三屆行政長官則由800人組成的選委選出。雖然該方案因查良鏞退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而無疾而終,但上述兩個建議最終亦被寫入《基本法》之中,可以說查濟民及查良鏞所描畫的藍圖確實形塑了本港政治及選舉制度。

+3

不過,部分「雙查方案」中的建議,例如於第三屆行政長官任內,進行一次全體選民投票,以決定第四屆行政長官是否普選,以及第五屆以後的立法會是否全面直選的提議,則未有寫入《基本法》。

儘管「雙查方案」部分內容獲北京青睞,但當年民情卻認為此方案過於保守。時任的起草委員李柱銘曾稱當年對「雙查方案」的保守感到失望,更有學生到查良鏞所辦的《明報》報社外,焚燒報紙抗議「雙查方案」。雖然從提案當日起,「雙查方案」就已經要面對反對聲音,但亦無礙「雙查方案」提到的立法會及特首選舉的制度設計沿用了15年之久,直到2012年政改方案通過,立法會及特首的選舉方法才有所改變。

查史美倫(圖右)現為香港交易所主席、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資料圖片)

查氏第二代轉趨低調 媳婦卻是行會成員

查濟民的政治參與有份塑造《基本法》部分條文,不過他的兩名兒子查懋聲、查懋成,就較少涉足政治。查濟民的次子查懋成雖擔任浙江省政協委員一職,但比起他的太太查史美倫,查懋成在本地政壇就低調得多。

現為香港交易所主席的查史美倫,亦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有份為政府出謀獻策,屬於本地政壇的權力核心。雖然查氏家族兩名接班人於本地政壇頗為低調,但查史美倫的行會成員的身份,足以反映查氏家族於本港政壇的影響力。

佔地約649公頃的愉景灣有約2萬居住人口,是香港建設期最長及佔地最廣的私人屋苑,至今還繼續興建及擴展當中,該屋苑亦以環境優美及多外籍人士居住為特點。(資料圖片)

愉景灣成查氏商業王國標誌

除了在本地政界舉足輕重外,查氏家族於商業上的成就亦是不容忽視。查濟民於1949年創辦中國染廠,是為查氏家族於香港建立事業的第一步。位於荃灣的中國染廠大廈,就是查濟民經營紡織生產業時的工廠大廈,不過本港於80年代工業北移後,中染大廈就改建成辦公大樓及商場,亦象徵住查氏家族生意轉型至房地產業。

70年代末,查濟民成立香港興業國際集團,並於1989年在香港上市。香港興業的市值或許不如新世界、信和等大地產商,但香港興業最著名的地產項目愉景灣,可以說是港人無所不知。佔地約649公頃的愉景灣有約2萬居住人口,是香港建設期最長及佔地最廣的私人屋苑,至今還繼續興建及擴展。區內包括花園別墅、洋房、中高座大廈,亦有大型商場、酒店、甚至沙灘,可謂自成一國。

不過,愉景灣發展亦有爭議,《香港01》2016年引述消息人士報道,時任特首梁振英被指在政府高層會議中,建議可考慮提高愉景灣地積比率,指主要因區內有高爾夫球場,被指有協助興業推進發展之嫌,但由於建議不符合規劃要求,有與會高層官員表明不可行,最終不了了之。

查濟民病逝後,由查懋聲擔任香港興業的主席,胞弟查懋成出任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