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林鄭爭惠港措施三大推進 創科、空權、港青大灣區就業

撰文:文維廣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早前上京向中央爭取惠港措施,並因此押後宣布施政報告,希望在爭取成功後加進施政報告內,月底一併宣布。據悉,林鄭成功向內地爭取到三方面的措施,涵蓋創科、航空運輸及大灣區青年就業。
工聯會理事長黃國認為,內地一些技術性職業較適合本港青少年,除了公務員外,地鐵司機收入不俗,「無一萬元都有八、九千元」,相信多推動交流活動,有助港青年熟悉在內地生活所需。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梁宏正認為,大灣區是本港未來的出路所在,料大灣區能為本港青年提供多元化的就業機會。他相信,如果大灣區向港青年提供短期就業機會,有助港人取得在內地工作經驗。

+2

民航局長承諾:助港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林鄭今月初訪問北京及大灣區城市,隨行官員除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陳國基,還包括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以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五名局長,期間分別與國家商務部、科技部、民航局、證監會及衞健委等一把手官員會面,討論中央挺港經濟措施。

林鄭出發前接受本地媒體訪問,稱希望中央出手協助香港航空事業更快復甦,充分發揮香港國際機場的作用。而她在訪京期間獲國家民航局局長馮正霖承諾,會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內機場間深化互利共贏合作,支持香港打造輻射亞太及「一帶一路」有影響力的航空專業培訓中心,一道以創新方式,促進大灣區內紥實開展客貨運多式聯運及跨境直升機業務,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航空服務,以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機場群,形成民航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據悉,林鄭北京之行至少在三大政策領域取得進展,包括創科、空權、大灣區融合,其中在大灣區多方面合作計劃中,焦點之一的是協助香港年青人北上大灣區就業。

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昨日在社交平台表示,希望從各方面能幫助香港青年到內地發展,相信年青人失業問題並非單純與香港經濟好壞有關,而是香港行業範圍太窄的問題。他舉例指,「航空工程的專業在香港發揮空間不大,但於內地卻可以有很好發揮空間。」

上周五(13日),深圳首次發布的服務「雙區」建設專項招錄公務員公告中,招錄5類職位共1069人,其中5個職位面向港澳,選拔港澳的優秀應屆畢業生,工作領域涉及醫療監管、行政綜合、城市規劃、金融發展與監督和涉外管理領域。據報這是深圳首次向港澳年青人開放公務員招募。

從事香港青年工作多年的梁宏正表示,香港的青年專長多元化,年青人或希望從事工業、科技、服務業,以至文化企業,而大灣區不同城市在分工、協同發展下,正好提供多元的工作選擇。他提到,香港的年青人在專業範疇能力較好,例如內地早前開放香港法律執業者,當通過大灣區執業考試後,可從事內地法律事務,相信進一步開放不同專業資格,有助他們發展內地市場。梁相信,本港年青人有國際觸覺及實用性的思考方式,認為有一定優勢。不過他強調,港青亦要了解國家有何需要,才能加以配合。

梁宏正又強調,內地有吸引力的工作不需要多,最重要只是讓青年人明白大灣區為他們提供「多一條出路」,讓他們自己考慮是否北上工作。他認為,要吸引港青到大灣區就業,除了工作機會外,生活上能否配合年青人的想法,以及是否方便等因素亦很重要。

梁宏正表示,香港的青年專長多元化,年青人或希望從事工業、科技、服務業,以至文化企業,而大灣區不同城市在分工、協同發展下,正好提供多元的工作選擇。(資料圖片)

工聯會黃國:地鐵司機收入「無一萬都有八、九千」

熟悉內地勞工議題的工聯會理事長黃國指,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是廣東省省委書記的「一號工作」,當中便利港人在內地讀書、退休及就業是其中三個路向。他建議施政報告推出更為便利香港青年到內地交流的措施。他解釋,內地一些技術性的職業較適合本港青少年,例如公務員、地鐵司機等,「無一萬元都有八、九千元人民幣」,但相信港青較常遇到不熟悉內地生活等問題,交流有助港青更了解在內地生活的各種細節,同時可多推專業培訓。

黃俊瑯:大灣區衝出香港最理想 望政策給年青人希望和職業規劃

另外,前海青年創業基地負責人黃俊瑯提出多項具體建議,他認為民政事務局應加強力度和投放更多資源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及「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他認為,港府應加強與內地磋商,讓大灣區對港資企業的政策拆牆鬆綁。他舉例指,港資公司在內地註冊和控股的程序繁複,例如需花金錢取得律師公證,但註冊成為港資公司後,由於公司不屬於內資,有些牌照又無法申請,例如網站ICP備案。

黃俊瑯認為,本港年青人在目前疫情和經濟下行的情況下,若要衝出香港,大灣區是最理想的地方。他認為政府的大灣區政策需要向年青人給予希望和職業規劃,以文化娛樂和數碼娛樂產業為例,香港可利用自身優勢,為大學生提供學習、訓練和實習機會,同時港府與大灣區企業合作,利用內地的市場優勢,予畢業後港人回大灣區工作的機會,最重要是不要讓青年認為政府「唔想我哋留低(香港)」。

有不願具名的本地政界人士表示,協助港青北上大灣區就業料是未來粵港的大方向,但大灣區城市會否開放大量公務員讓港青申請,則不樂觀。該人士指,經歷去年反修例風波後,內地省市政府普遍對香港年輕人「多了戒心」,會否讓大量港青進入政府部門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