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科|劉炳章稱學生不敢反駁 奪星張秀賢:通識重批判不盲信

撰文:周禮希
出版:更新:

《施政報告》公布大舉修改通識科,將課時減半,評分改為只區分合格與不合格,並加入往內地考察活動。曾於通識科公開試奪5**的元朗區議員張秀賢指,科目重點在於跨學科的批判思考,培養國民身份認同的部分成效不彰在於社會氣氛,非因學科。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黃元山引用大學研究指,通識課程宗旨為知識、技能及價值觀三部分,但不少老師認為現時考評模式較難全面培育,問卷中亦有七成半校長認為通識科需要改變。
全國政協委員、理工大學前教董劉炳章指,通識科「學校為本」佔三成分數,令學生不敢挑戰老師。張秀賢反駁,批判思考在於不應盲目相信某些說法,又指政府推動國民教育時曾揚言學生不會照單全收,質疑指控通識科有此問題是雙重標準。

劉炳章稱通識科「學校為本」佔三成分數,令學生不敢挑戰老師,認為科目有很多部分需要考慮才能作出改動。(資料圖片)

張秀賢出席港台節目 《城市論壇》時表示,通識科考核改為只有合格與不合格,令通識科教師無所適從,課時減半更難以應對,相信學生會認為是否唸書也沒關係,因政府令學科變得不重要。

劉炳章指,已辭任的考評局通識教育科科目委員會主席賴得鐘,曾發表仇警言論,卻依然可任教,認為問題很大。他又指稱「學校為本」佔三成分數令學生不敢挑戰老師,認為科目有很多部分需要考慮才能作出改動。

+3

張秀賢另外提到,通識科在教學上教授「三農問題」、藥物專利等課程都有其重要性,但學生建立有關知識有賴於必修必考。他指,調節科目的重點應在於學生、老師及教育系統的利益,但政府卻沒有理會課程專責小組報告的意見調整。劉炳章指,自己作為專業人士亦認為專業自主重要,但不可凌駕公眾利益,強調社會大眾認為學科有問題,負責的官員是在收集所有意見後,作其最後判斷,並就此承擔責任。

張秀賢回應指,通識科「現代中國」的章節教授「中國威脅論」,當中提到應直斥外部勢力的指控,學科在知識上教授了批判外部勢力的理論,反指針對通識科的人,有如找代罪羔羊。

通識科推內地考察 退休教師質疑可否見到不為人知一面

有退休通識教師觀眾指,政府做法有如殺科,認為處理對學生、老師及社會都有震撼,反問學生會否因自己多年教學「走出去」,指教學時很多時用課本外的內容讓學生批判。他指政府對交流團「不強迫,但不鼓勵抗拒」的說法難以理解,質疑是否讓學生到內地看「好的事」,反問雖然內地發展雖好,但考察是否可接觸到內地較不為人知的一面。

劉炳章指內地改革開發期間,他曾因工作往內地考察,當時內地甚麼都沒有,以此為例指出,如果願意往內地,可幫到內地很多,亦能從中得益。張秀賢指本港中小學一向有很多內地考察團,認為局方強推或是因為自信不足,質疑政府強推交流團有如跑數,不應以此為目標。

黃元山引嶺南大學執行的問卷指,不少老師支持體驗式學習的成效,但指目前難以在學科加入內容。他又指,交流的機會不止內地,應該愈多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