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科|曾任通識科老師教局政助施俊輝:教師能勝任修訂後課程

撰文:黃詠榆
出版:更新:

教育局日前宣布通識科改革,曾任第一批新高中通識科教師的教育局局長政治助理施俊輝,今日(29日 )在教育局專欄「局中人語」撰文,認為轉變確實對教育系統帶來一些影響,但相信通識科教師有能力應對;又指局方會舉辦研討會、工作坊、配合課程內容的內地考察等,令教師更準確掌握科目理念、宗旨和教學法。
他表示,由於重整後的課程包含現時通識科的內容,相信現任通識科教師可勝任教授經修訂的課程。至於學生須到內地考察方面,他透露目前細節尚待敲定。

學生到內地考察細節尚待敲定

通識科改革後,學生須到內地考察,施俊輝認為是新課程一大特色,稱同學可親身認識國情和國家發展,惟目前細節尚待敲定,但他認為現時學習再不能只局限在課堂內,而走出課室進行體驗式學習,更能提升學習動機。他又指,不論是科技、環保、歷史、地理、文化等領域,內地不同省市都有非常豐富學習資源,供學生深入探索。

楊潤雄表示,通識科將精簡內容並改新名稱,改革後評分不分級,只分合格不合格。(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指通識科發展舉步維艱 「愈來愈得不到社會支持」施又憶述,自己是首批任教新高中通識科的教師,當時社會上有不同聲音,學校亦要面對家長各種疑問;其中學校曾就為何不採用參考書問題,花了一整年時間向家長說明,惟社會始終對通識科缺乏信任,甚至被取笑「通識、通識,通通唔識」,指學科發展舉步維艱,愈來愈得不到社會支持。原修讀數學與經濟 經培訓課後 足以勝任教學
事實上,他亦沒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個通識科教師,施俊輝指,他於大學時期修讀數學和經濟,本來被聘請任教數學科,其後適逢推行通識科,學校才安排他加入通識科團隊。當時,科組內也有任教語文、歷史、地理、經濟等學科的同事,而經過參與教師培訓課程,大家對學科的課程詮釋、學習評估、專題探究等範疇有了基本認識,足以勝任教學工作。

面對眼前的轉變,他認為確實對整個教育系統帶來一些影響,但相信通識科教師有能力應對新挑戰;而教育局亦會舉辦研討會和工作坊,以及配合課程內容的內地考察,讓教師更準確掌握科目的理念、宗旨和教學法,又由於重整後的課程包含現時通識科的內容,現任通識科教師可以勝任教授經修訂的課程。

施俊輝在文中表示,這些年來,社會對通識科已有詳細討論,形容「是時候讓教育回歸教育」。(資料圖片)

冀社會讓冠以新名後的科目重新出發

施俊輝認為,這些年來,社會對通識科已有詳細討論,形容「是時候讓教育回歸教育」,又期望社會讓冠以新名後的科目重新出發,以學生學習利益為大前提,「攜手為培育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新一代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