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拆局︱疫苗爭議政治化 醫護界將成下一「戰場」?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未有止息跡象,特首林鄭月娥於前日(11日)公布與兩間藥廠簽訂協議,將優先採購約1,500萬劑疫苗,其中首批100萬劑疫苗,可望最快明年1月到港。這原本對於防疫抗疫是天大的好消息,然而環顧兩日以來,政府對於疫苗來源說法前後不一,不同政治陣營人士又分別利用疫苗議題,作一些相當政治化的論述,議題似有轉移焦點的現象。
防疫抗疫是目前社會頭等大事,一些無謂的政治爭拗,會轉移大眾視線,甚至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或仇恨情緒,降低防疫抗疫政策的成效。港府必須正視這顆潛在的「政治炸彈」,盡快為議題降溫。其中,一個與抗疫息息相關的社會界別,對於疫苗的取態,隨時引起另一場政治風波……

▼食肆6時後禁堂食 12月10日起生效 為期兩周▼

+3

12月11日,林鄭月娥於記者會上宣布與兩間疫苗製造商達成協議。其一是中國科興控股生物技術公司(Sinovac),首批100萬劑最快於明年1月到港;其二是上海復星醫藥/德國藥廠BioNTech/輝瑞藥廠,首批100萬劑最快於明年第一季到港。至於第三間正洽談中的製造商,則是AstraZeneca跟牛津大學共同研發。日後如參與政府的疫苗接種計劃,市民不可自行選擇接種哪一種,林鄭呼籲市民以客觀科學的方法看待,不要政治化。

事實上,自疫苗進展公布以來,多名民主派人士都對疫苗安全提出質疑。如民主黨前立法會議員鄺俊宇於YouTube片段提到,在政府公布更多資訊前,未能對之投下信心一票;公民黨前立法會議員譚文豪也在fb揶揄指「香港人以為有得揀?」並加上標籤「#留名等睇林鄭身先士卒打愛國疫苗」,為疫苗議題添上政治色彩。

當然,現階段沒有人能拿出確切證據證明哪些疫苗安全有效、哪些可能有危險。不過,疫苗生產商未拿出完整臨床科學數據前,已有多名政界人士潑冷水,肯定不是好的現象。

政府解釋不清疫苗來源 加劇政治質疑

事實上,疫苗來源引起民主派的質疑,一定程度上也是政府自找麻煩。事源林鄭前日最初指其中一款mRNA疫苗是上海復星醫藥/德國藥廠BioNTech/輝瑞藥廠,但同日晚上約11時,政府發新聞稿指該疫苗為復星與BioNTech合作研發,輝瑞只是「BioNTech中國大陸及港澳台地區以外區域的合作夥伴」。不過政府當時未有清楚說明該mRNA疫苗產地,有意見質疑到底實際上是否復星生產。

翌日早上,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於電台節目中表示,疫苗是「有同輝瑞一齊合作研發」,和前一晚新聞稿又有出入,她又指「我哋傾協議主要就同復星傾,而疫苗係歐洲製造嘅,所以我哋提及係復星同BioNTech。」

同日晚上,復星回應查詢時確認相關的mRNA疫苗將於歐洲生產。政府方才發稿補充實際分工細節:「復星醫藥為德國BioNTech在中國的戰略合作夥伴,雙方將共同在中國大陸及港澳台地區開發、商業化基於BioNTech專有的mRNA技術研發、針對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產品。根據協議約定,為本次合作之開發、商業化目的,復星醫藥產業將負責推進該產品於中國的臨床試驗、上市申請、市場銷售;BioNTech將負責提供區域內臨床試驗申請所需的技術材料和臨床前研究資料、配合區域內臨床試驗,並供應該等臨床試驗及市場銷售所需的產品。」

政府兩日內對疫苗來源出現4種不同的說法,最後一次才明確道出分工,這種「唧牙膏」式的回應,造成外界對疫苗來源的資訊嚴重混亂。鄺俊宇在YouTube片段質問:「到底你(政府)知唔知自己買緊乜(疫苗)?」他又認為,公共政策在發布的一刻,就要解釋清楚所有可能會帶來混淆的細節,否則會降低公眾的信心。

李梓敬煽風點火 呼籲向袁國勇「寫四個字」

於建制陣營方面,亦有部分人擺出「戰鬥姿態」。例如風格「極藍」的新民黨成員李梓敬,於社交網留言指「政府快啲安排市民打中國製疫苗!」、「嗰啲話唔打中國制(按:製)疫苗嘅小黃人,唔該掉晒屋企 Made in China 嘅產品先,跟住再掉埋自己,因為你自己都係 Made in China。」似是將疫苗變成一種政治立場的宣示。

他又對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翻舊帳」,截圖引述袁於今年5月接受傳媒訪問時提到「即使有疫苖出現,自己也不會即時接種,須先了解副作用」的說法,並叫網民「大家留言,寫四個字比(按:俾/畀)佢。」雖然李梓敬沒有明言是哪四個字,但從語境看來肯定不是什麼好字眼,甚至容易令人聯想到某些粗言穢語。最終帖文下方的留言,亦大部分是惡毒咒罵袁國勇。

撇開而言,袁國勇這人政治色彩並不濃厚,予公眾印象就是一名專注研究的科學家,只不過對比起另一些醫學專家如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袁對外發言時政治敏感度未必太足夠,客觀上容易得罪不同陣營。例如今年3月,袁國勇連同徒弟、港大微生物學系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以《大流行緣起武漢 十七年教訓盡忘》為題撰文,提到病毒的確來自湖北武漢,並質疑中國傳統「食野味」文化乃疫情起源,必須改正。文章引來親中派輿論攻擊,袁同日晚上表示撤回文章。

回看疫苗爭議:首先,袁國勇沒有言明完全不打疫苗/不打特定地方出產的疫苗,而且亦有提出科學上的理據,即要先注意副作用和安全問題,由始至終不涉政治立場;其次,這是袁國勇於5月發表的言論,當時社會都沒有預期疫情會持續這麼久,時至今日情況可能有變。只不過,這些灰色地帶很容易被政客利用、偷換概念,鼓動群眾的情緒和仇恨心理,將一些抗疫議題不必要地政治化。

▼疫情初期醫護界一度罷工要求封關▼

醫護界具「帶頭作用」 處理不當或再引政治風波

此外,當疫苗運抵香港可準備接種時,醫護界別的取態,有機會釀成另一個政治風波。

據林鄭所言,醫護人員、長者、院舍員工等,將是首批接種疫苗的人士。其中,醫護人員在前線照顧病人,屬高危群組,如果出現有效疫苗,即使並非強制,道義上他們也有責任接種,防止交叉感染,這在邏輯上沒有任何問題。

不過潛在爭議在於,現時香港醫護界,尤其前線醫護,向來被認為是「較黃」的界別,不滿政府的決定時會較傾向反抗,屬建制派眼中釘。今年2月疫情初期邊境管制爭議中,亦有前線醫護團體發動罷工,要求政府封關,前後8千多人參與,是疫情爆發後首場大型政治風波;今年9月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亦有醫護團體以檢測過程的安全、DNA去向不明等理由,呼籲「杯葛」檢測,議題被嚴重政治化。

發展到今日,當疫苗面世,於這種政治氣氛下,如果出現醫護人員因抗拒中國製疫苗而集體拒絕接種的情況,即使只是「自願」下的選擇,醫護作為專業人員,也可能對社會釋出訊息:「連醫護自己都不打,怎麼說服我去打?」這極可能令更多市民認為疫苗安全真的有問題,從而拒絕接種。可是若強制醫護接種,又可能引起更大爭議。

有多名前線醫護人員向《香港01》反映,不少同工也明白到,如果有疫苗而選擇不接種,有機會被質疑作為醫護的專業水平。只不過,現階段無法確定疫苗安全性,也無法選擇所接種疫苗的產地,最後都有可能「半推半就」之下,「被自願」前往接種,這是一個兩難境地:一方面是自身安全,另一方面是考慮自身身份。

可以預期,疫苗接種問題,將會是繼年初封關爭議、是否參與普及社區檢測後,另一次涉及醫護界的潛在政治風波。或因如此,林鄭月娥昨晚於fb發帖提到「只要有任何一款新冠肺炎疫苗在香港核准作緊急使用,我和團隊會第一時間接種」,相信也是希望挽回公眾對疫苗信心的表現。但到底如何和醫護界有效溝通,似乎是日後疫苗接種工作一個必然要觸及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