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鳴煒智庫倡提升青年參政效率 首季試行屋邨一戶一票決定開支

撰文:彭焯煒
出版:更新:

前年反修例風波期間,大批青年投身政圈,有人選擇深耕社區,有人參加區議會選舉,晉身議會。
為了解青年在體制內外參與地區事務時所面對的挑戰,由青年發展委員會副主席劉鳴煒擔任總監的MWYO 青年辦公室(MWYO),今(13日)發表《讓青年有效參與公共事務從地區開始》研究報告,向政府提出三大範疇建議,提升青年公民參與效能。
MWYO研究員郭東旺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計劃今年首季在觀塘彩福邨實行「參與式預算計劃」,讓居民可透過一戶一票,集體決定部份邨內開支使用範圍,未來亦計劃擴展至各區,讓市民可在自己社區有更多參與。

MWYO研究員郭東旺 (右)表示,辦公室將於今年首季在觀塘彩福邨實行參與式預算計劃,讓居民可透過一戶一票集體決定部份邨內開支使用範圍。

質疑諮詢會「官員照稿讀」 忽略地區聲音

MWYO在撰寫今次研究報告前,深度訪問了15名來自不同背景和政治光譜、熟悉地區事務、了解青年參與狀況的持份者。談及青年問題,郭東旺指,政府過去在吸納青年意見上有困難,例如沒有恆常部門與青年溝通,只舉辦非正式諮詢,「加上青年交流會變得形式主義,參與者都是非公開招募,主要來自不同政黨和政府轄下的青年組織,欠缺廣泛性,令青年有感他們不代表我」。

郭東旺指,即使政府舉辦諮詢會都是以議題為本,「相對比較悶,官員也是照稿讀,難以吸引青年參加」。在發放訊息渠道上,他引述不少青年反映政府主要倚賴傳統方式發放資訊,例如郵寄等,變相忽略新興地區關注組的聲音。

「最重要的是,政府的反饋機制並不完善,很多青年在表達意見後,甚少收到政府的回覆,令他們有感自己的聲音不被重視」,郭東旺道。

社運後多青年從政 青發會有架構局限

郭東旺表示,在大型社會運動後有更多青年從政是必然發生的事,例如自去年反修例風波後,很多青年在地區成立組織及出版地區報,當中更有年輕化趨勢,反映青年更願意身體力行深耕社區,他希望社會能正視有關現象。

現時政府轄下設有青年發展委員會,負責督導青年人相關政策統籌工作,劉鳴煒亦是委員會副主席,但郭東旺坦言,委員會有架構上局限,建議政府可透過青年大使計劃,讓更多不同背景及年齡的青年加入委員會,甚至在區議會內設立「青年顧問」一職,讓青年聲音更能緊扣地區發展。

倡政府善用社交媒體 區會設青年工作小組

MWYO建議,在實體參與平台或組織架構上,區議會應設立「青年事務委員會/工作小組」 和推行「18區青年參與計劃」,而商界亦可成立「青年顧客參與小組」,以促進體制外其他對地區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持份者,能更重視青年的聲音及參與。

在地區青年參與或諮詢活動上,MWYO建議有關當局應善用社交媒體和討論區,主動與青年於網上溝通,而線下則可以舉辦「18 區青年論壇」和設立「年度地區研究資助計劃」,以提升地區青年在線上線下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