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委會通過181億元撥款 建港深創科園一期項目 交通基建成關注

撰文:周禮希 周皓宜
出版:更新:

立法會財委會今(5日)以27票贊成,1票反對及1票棄權,通過約181億元撥款,用作支持港深創科園第一批次發展,與及港深創科園公司早期營運開支。建制派議員發言表示支持項目,但關注相關基建、交通配套及住宅等事項。
不少議員問及港鐵北環線、北區有何交通到達創科園,建築費用及建築面積能否提高等。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薜永恒表示,創科園的建築群在高度、可建樓面面積均有限制,但現時希望先做第一批次發展,日後繼續檢視如何改善。他亦提到「濕實驗室」(wet lab)花費較高,但並非不合理,日後可考慮用組裝合成方法減低成本。

今次政府申請的撥款涉及172.5億元以支持第一批次發展;以及8.7億元支持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有限公司的早期營運開支。

金融界立法會議員陳振英在會上指,政府以產品開發、人才培訓、吸引大灣區參與項目等數目作為創科園工作的相關標準;又提到項目建築成本上,當中八座建築物的建築成本以平方呎計算比豪宅更貴,同時問及地庫很深,建築費近22億元的原因。

薜永恒回應指,料創科園2025年起入伙,屆時開始有相關數字。至於建築成本,創科園需要設有「濕的實驗室」(wet lab,需要使用較多化學試劑),因而需要樓底高,負重量大,認為5千多元一呎建築成本在可接受水平內。至於較深挖地庫方面,他解釋指,由於創科園在環評上有高度限制,故地庫的樓底較高,希望可善用土地。

民建聯梁志祥指,今次政府申請181億元撥款用作興建8座大樓,而第一期項目中仍有31座大樓未興建,擔心最終所需費用會是「天文數字」,費用可能高達過千億元。他又指,項目的顧問及應急費多達35億元,等於興建一座大樓的費用,希望當局多加留意。他稱,留意到項目中的創新斗室以組裝合成方式興建,成本較低,詢問當局有沒有其他樓宇可以較低成本興建,指自己不希望批出撥款後,會被市民罵「大花筒」。

薜永恒指,政府申請的撥款包括區域制冷系統,資訊科技前期工程等公用設施,單計興建8座大樓的造價約80億元。他說,運用組裝合成技術不論對成本、建築安全及成本方面也有好處,當局會利用好這技術減低成本。

議員關注北環線能否配合創科園發展

商界議員廖長江問及河套區的基建配套,認為落馬洲本身未必足以便利年青人到該區,問政府會否將北環線配合發展,以及在該處補充住宅單位。薜永恒回應指,在原有的土地及交通配套外,錦上路鐵路站、古洞北等地方亦有巴士到達,樂見北環線可支持園區發展,他們會作配合。

經民聯商界議員林健鋒關注河套區的交通配套,形容現時河套區是「孤島」,冀當局發達鐵路網絡。他亦擔心河套區缺乏酒店、餐飲等配套,希望政府加快河套區周邊發展。薜永恒稱,當局已考慮到首批工作人員入伙時的交通安排,將會在河套區西面近落馬洲提供環保穿棱巴士服務。

商界議員吳永嘉發言先提到自己是科技園公司董事,問及在未有道路的情況下,交通有何安排,與及會否增加創迎斗室的宿位。薜永恒表示,創科園在地盤平整時,希望做到只要有一完成部分平整,即開始建築樓宇等,故工程部已考慮了很多不同搬運方法,例如使用土地一旁的河流運輸。他又提到,在污水處理方面,工程要至2026年底才能完全滿足園區本身的污水處理要求,在入伙至此工程完成前,會先以臨時處理廠支援需要。至於宿位方面,創新斗室設有100個宿位,但最終會設有其他宿舍,最終可容納5千人。

民建聯葛珮帆問到創科園是否已盡用其地積比率,高度限制是否沒法調整等,強調支持創科園成為智慧園區。薜永恒表示,高度方面建築有26至46米高度限制,而可建樓面面積限於120萬平方米,希望有機會未來更加善用土地,但現時希望先做第一批次發展,日後繼續檢視。

熱血公民鄭松泰表明不支持撥款,指以往政府就建設數碼港、科學園等情況都不理想,現時大力推動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但看不到與科學園有何分別。他倡議當局先交代政府過去推動創科的資金投入、獲益成效如何。薜回應指,2014年至2018間,本港創科公司由1065間增至3360間,相關工作崗位由2381增至12478崗位,創投資金亦由12.4億大幅增加2018年16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