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中間派學者平台瀕難產之謎 憂變選舉導向 袁彌昌:續尋有心人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政治學者袁彌昌計劃近日正籌組中間派學者平台,邀請學者加入,提出制度及政策上潛在的問題及意見,更傳教育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講座教授張炳良、教育大學副校長呂大樂、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鄧希煒等人有意加入。
不過事隔數日,張炳良、呂大樂和鄧希煒先後否認加入平台,張炳良甚至在社交網留言:「當前香港,巨變關頭;逆順難料,需時沉澱;整理思路,堅定信念;立足四方,不淌渾水。」平台未誕生已「碰壁」。
筆者向多名知情人士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據了解,平台原先仍在籌組階段,多名學者都初步表示積極的態度,但近日媒體的相關報道,令外界觀感上認為該平台涉足政治過多,到頭來只為了選舉,因此令當事人變得有保留。袁彌昌稱,平台目前仍未「流產」,會繼續尋找有心的學者加入,希望在日後的政治局面下,保留學者聲音。

張、呂曾對平台態度正面

袁彌昌向筆者表示,組建平台的想法早在去年底、本年初已開始醞釀,因認為在《國安法》之下,香港需要有一些理性務實、立場接近中間的學者,對香港政策、政治出路提供建設性意見,「把守最後一關」,所以希望找一些有心學者組成平台,以撰文、政策研究等方式,於社會上保留理性聲音,嘗試緩解對立氣氛,「正如疫情下需要有許樹昌、袁國勇這類專家學者。我們會考慮的是,面對香港這種大時代,作為社科學者,是否也需要多負一點責任,為香港提出一些理性、可行、有建設性的出路呢?」

另一名知情人士指,於醞釀初期,袁彌昌曾初步與張炳良、呂大樂兩位學術界前輩接觸,兩人均對香港前景表達憂慮,並對平台持正面態度;袁其後亦有向其他學者接觸,有數名人士表示有初步興趣。不過基於疫情下的限聚令,一時間無法找到太多人碰頭商討平台細節。

直至3月中,全國人大會議通過有關《決定》修改香港選舉制度。袁彌昌當時向筆者表示,預料日後的立法會選舉制度下,參選亦須得到5個選委界別提名,自己將難以取得足夠提名票入閘參選,故個人傾向回歸學術界,以學者身份繼續分析時政。

▼選舉修例草案重點▼

+3

有人稱不想走「民主思路」路線

選舉改制本地立法具體方案4月中出爐,草案條文對民主派而言非常「辣」,包括選委會取消個人票、在專業界別引入大批「國家隊」、參選立法會需獲每個選委界別2張提名票,民主派參選成疑。雖然泛民最大黨民主黨現時未有決定,但黨內元老包括前主席劉慧卿、何俊仁等都先後放話,認為如果爭取提名過程過於「屈辱」,就不應參選。

至上周中,有報章專欄指袁彌昌正籌組學者平台,壯大中間派勢力,引述袁指若民主黨肩負不到監察力量的角色,他將積極考慮「填補體制真空」,並將袁彌昌與其他立場偏向中間、可能參選人士並列,包括新思維主席狄志遠、中科興業董事總經理潘焯鴻等。

有兩名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指,報道刊出後,隨即惹來外界的觀感,是「原來這中間派平台就是為了參選」。據了解,有原先對平台表示初步興趣的學者看到報道後,認為該平台不應參與太多政治,態度改為有所保留,先後向傳媒否認已參與平台。其中一人表示:「總之成件事個方向唔同晒。有人話,唔想重走類似『民主思路』(湯家驊創立)嘅路線。」

袁彌昌。(資料圖片/黃寶瑩攝)

袁:個人取態與平台無關

袁彌昌接受筆者查詢時表示,於選舉改制方案出爐後,民主派參選「行情看淡」,當時從個人層面反思,如果民主派不參選,體制內或會出現真空,日後議會內需要一些制衡角色,因此仍在考慮參選的可能性。但他再次重申,個人取態與平台無關。

他又指,平台近日雖然遇上一些阻滯,但仍未「流產」,會繼續籌組的工作,邀請有心的學者加入,尤其找一些年輕、對香港仍具熱誠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