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志源談高官問責制為AO平反:我做𡃁仔都寫齊各方案利弊

撰文:周禮希
出版:更新:

近期本港建制派多次強調需要改善港府施政效能,特別有不少針對公務員效率的言論。曾任公務員20年的前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今日(27日)在facebook節目上表示,公務員工作時雖然願意以大局為重,但亦希望確保程序公正、政策周全,提到自己擔任低階職位的政務主任(AO)時,擬備文件亦相當詳盡。他強調,公務員與局長做事都是有良好意願。
譚志源又提到,政治委任制度的設立,是為了令特首有其團隊一同工作,但制度會出現「空降」外來人士擔任局長的情況,為了照顧公務員心理,於是讓常任秘書長及局長一同帶領團隊工作,而將人事任命權及財政權交給常秘負責。

譚志源指,有未擔任過公務員的人成為局長後,對公務員做事耐性不足,容易與公務員「開火」,令公務員不想與他們溝通。(民建聯影片截圖)

公務員需確保程序公正、政策周全

譚志源在民建聯facebook節目「變革香港」接受訪問,被問到公務員是否有做事效率時,回應指政府內本身有很多委員會、程序,工作又要向立法會問責,故不少公務員雖然願意以大局為重,但亦希望確保程序公正、政策周全,「因為我自己做𡃁仔AO時,我寫行政會議文件,我都要寫埋有幾多個唔同方案,每一個方案的好處、唔好處,比較之後歸納不如推薦呢一個方案」。他表示,文件會列明整個政策原因、比對、過程,以至持份者意見、預料社會反應等都有。不過,有時候局長有可能會很心急,希望「救人如救火」,但譚志源強調局長與公務員,其實都是有良好意願。

譚志源指,有未擔任過公務員的人成為局長後,對公務員做事耐性不足,容易與公務員「開火」,令公務員都不想與他們溝通,以至「積極不合作」。他認為,政府日後在吸納政治班子時,可多考慮其背景、經驗為主,例如沒有公職、管治經驗的人加入成為局長,其適應期會比較長。

譚志源表示,未曾擔王公務員的局長與公務員相處或欠耐性,但強調局長與公務員,其實都是有良好意願。(資料圖片)

譚志源指自己任局長與公務員有商有量 沒有嫌隙

譚志源提到高官問責制的背景,指時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在2002年推出高官問責制時,考慮到需要適應期,而且高級公務員難免對空降的局長有一定懷疑,所以安排常任秘書長與局長一同帶領團隊工作,由局長多做政治工作,常秘擔任公務員工作,並由局長領導。

被問到局長的角色會否淪為有如公務員的劏箭牌時,譚志源指不一定如此。他以自己擔任局長為例,表示他擔任局長時與常秘關係很好,不少高級官員任命,常秘都會詢問他意見。一些財政安排上他們都有商有量,更與副秘書長等人一同參與,沒有產生嫌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