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平批港英政府去除港人文化本源 稱全港市民都是「治港者」

撰文:羅家晴
出版:更新:

久未露面的民政事務局前局長何志平今(29日)在道教聯合會舉行的座談會,擔任主講嘉賓。除了太太胡慧中和女兒現身撐場,前全國政協劉夢熊、導演高志森等人亦有出席。
劉夢熊在問答環節時稱,香港人過往一直支持中國女排奧運,但今年中國女排對戰土耳其和美國時,竟有市民支持對家,認為要面對的是,香港回歸多年,人心仍未能回歸,甚至岀現一反常態情況。
何志平稱,有關問題比較複雜,認為香港回歸近25年,已經錯過兩代人的機會,強調若不急起直追,只會一路差下去。

座談會以「文化.香港」爲題,何志平在開場稱,這次是近年來第一次公開演講,見到不少新知舊雨,「多謝你哋支持同關心,想報個平安。」

何志平在講座上談及香港文化的變遷,其中分為三個階段。他稱第一階段為1900年至1950年,當時香港華人保持固有文化和傳統,香港文化受嶺南文化影響。何志平指,第二階段為1950年至1997年,當時在政治和地理阻隔下,香港華人以香港為家,本土文化開始發芽。

稱小孩鍾意漢堡包多過小籠包 證港英「去除文化身份」

何志平提及,港英政府在中英交接前,進行「四去」,包括去除國民意識、去除政治思想、去除民族心態,以及去除文化身份,令港人失去文化的本源。他舉例稱,「點解我哋細路鍾意漢堡包,唔食小籠包?」正是文化教育的去除和價值觀的問題。

至於第三階段,何志平稱為1997至2047年,香港回歸祖國,港人開始重新思考文化地位。何志平認為,要文化和人心回歸,最重要是三個「歸」,就是歸宗、歸化、歸心,其中「歸宗」就是香港文化要回歸嶺南文化;「歸化」為現代建設要回歸香港傳統,成為中國現代文化;「歸心」即擔當中華文化和外地,外僑等聯繫角色。

冀提升港人歸屬感、自豪感和認同感

何志平又稱,絕對贊同「愛國治港者」,如一般人所提及,「愛國者」就是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以及不做影響香港繁榮穩定的事。

至於甚麼是治港者,何志平認為「在座每個人都係,治好你自己就係治港者」,他強調香港740萬人都是治港者,「所以740萬治港者既香港人都要愛國」,台下隨即響起一片掌聲。何志平稱,這是一個慢長的路程,希望香港未來的25年能走一大步,提升港人歸屬感、自豪感和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