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大跌對香港啟示? 學者:無得揀跌得更多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澳門立法會選舉今日(9月12日)舉行,投票率最終只得42.38%,遠低於上屆選舉的57.22%。澳門選管會今屆大規模DQ民主派參選人,在「無得揀」情況下,被認為是選民投票意欲大幅下降的主因。
對照香港,選舉制度經「大手術」後,原有民主派參選空間大幅收窄,泛民最大黨派民主黨是否參選仍是未知之數。「澳門模式」的選舉,對香港今年12月立法會選舉,又是否有啟示作用?
有學者認為,澳門選舉投票率急插皆因選民認為已欠缺選擇,乾脆不投,對香港選舉而言也是個「警號」:如最終主要民主派都不參選或是像澳門般被大規模DQ,投票率亦會受明顯影響。亦有學者指,投票率大跌屬可以預期,對中央而言,屬「不能不接受的後果」。

澳門元老民主派亦被DQ

上屆澳門立法會選舉正值天鴿風災後,政府防災救災手法受到強烈批評下,民主派得到45,060票,佔總有效票數約26.1%。其中,當時年僅26歲的學社前進蘇嘉豪,吸收大量年輕選票當選,亦展現部分市民的求變心態。

今屆選舉前夕,5組民主派參選人包括主要民主派政團「學社前進」、「民主昌澳門」等,全被裁定不符合參選資格,除了蘇嘉豪,更包括現任議員、參政逾30年的民主派元老吳國昌。經上訴後,當地終審法院裁定維持選管會原先決定,判詞更加提到,悼念六四、紀念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即「不擁護《基本法》」。於今屆參選人中,被視為立場較接近民主派者,只剩下「新希望」的高天賜。

蘇嘉豪於2017年當選,是澳門歷來最年輕澳門立法會議員,今屆被指不符合擁護澳門《基本法》和澳門特區遭DQ。(資料圖片)

民主派過往直選得票佔多 新選制下參選空間成疑

在香港,政界過去素有「六四黃金比例」之說,亦即在絕大部分選舉中,民主派直選得票佔約六成,建制派佔約四成。2019年區議會選舉是本港對上一場大型選舉,當時投票率衝破七成之下,民主派得到總票數約57%,在單議席單票制下重創建制派,橫掃八成半議席;2016年立法會選舉投票率為58.28%,也屬歷屆立會選舉新高。

不過經過近一年半政治事件,如國安法生效、民主派47人初選案、選舉制度修改、區議員辭職潮等,民主派在代議政制內的生存空間成疑。在新選舉制度下,立法會直選議席降至20席;參選立法會須獲5個選委界別各2張提名票;參選立法會及選委會須經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核。非建制派參選門檻大幅提高,資審會上月亦裁定熱血公民鄭松泰提名無效兼即時喪失立法會議席。

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早前亦撰文「放風」,指鄭松泰被DQ等同劃出一道紅線,過去曾參與暴亂(指2019年修例風波相關示威)者,即使參選亦不能入閘;能獲體制接納者,只會是溫和派。

在新選舉制度下,公開呼籲他人不投票、投白票或無效選票均屬違法,但政界普遍相信,在現今政治低氣壓及選舉制度安排下,民主派支持者本身投票意欲亦很可能大跌,選舉可能如選委會選舉般「淡靜」。

蔡子強。(資料圖片)

蔡子強:如香港重要民主派無參選 衝擊比澳門更大

中大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表示,澳門選舉投票率「勁跌」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相信與部分選民認為欠缺選擇有關,因今屆多名民主派參選人被DQ,少數能入閘、被認為相對「接近」民主派的高天賜,光譜與一般的民主派也有所不同,主要代表土生葡人發聲。在這情況下,選民如認為無人能代表自己,自然欠缺投票誘因。

蔡子強表示,這對於香港12月立法會選舉而言也是一個「警號」,目前民主派是否參選,或是參選後能否入閘是未知之數,但如果一些重要的民主派不參選、被DQ或是拿不到足夠提名而無法入閘,相信也會導致大批市民投票意欲下降,而且對投票率的衝擊會更大:「要記住,澳門民主派的得票一般也不高(按:往屆選舉一般佔約兩成多),但香港的民主派是佔五成半以上,兩者的票數不可同日而語。如果今年的選舉沒有競爭性,民主派的支持者沒去投票,影響可想而知。」

劉兆佳。(資料圖片)

劉兆佳:投票率低乃「不能不接受的結果」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則指,對於中央而言,香港選舉制度改革核心目的只有兩個: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一國兩制」全面貫徹和準確落實,具體實行方式則是防止反中亂港分子透過選舉制度漏洞,堂而皇之進入管治架構。

在這背景下,劉兆佳表示,原先支持反中亂港分子的選民不投票乃正常現象,相信對於中央來說,未來香港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大跌屬「可以預期而不能不接受的後果」:「投票率低、反對派和外國政客藉機批評新選舉制度的認受性,當然中央也未必樂見,但在更重要的目的下,(部分選民)投票與否,已並非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