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民主黨「模糊處理」參選的戰略考慮 壓力落在「參選派」上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民主黨昨日(26日)召開會員大會,討論是否參與年底的立法會選舉。不過劇情峰迴路轉,會上並未作正式表決,將交由中委會決定。黨主席羅健熙見記者時,將制訂甄選機制,如果有黨員希望參選可報名,再召開會員大會決定。他承認此做法與其較早前「9月會員大會將有決定」的說法有落差。
綜合政界人士分析,民主黨刻意「模糊處理」是否參選的問題,實際上是在現時政治環境下一個「降低風險」的措施,主要涉及法律方面。再者,既然會員大會上反對參選者佔多,倒不如「拋個波」給希望參選的黨員身上,讓他們拿出理據說服黨友。

▼▼▼▼9月26日民主黨特別會員大會▼▼▼▼

+5

會上反對參選者較多

民主黨昨日所作的決定有兩大重點:其一是民主黨至今沒有收到黨員明確表達參選意願,但既然黨方面沒有正式全面詢問過,為免有所遺漏,那就交由中委會定出提名機制,讓有意參選的黨員「入紙」;其二是如果無人報名參選,民主黨不會再作另外的「決定」。

被問到黨內對於參選與否的看法,羅健熙表示如沒有正式投票結果難以論斷,可以說的只是在昨日會上發言的會員中,認為不應參選者佔多,認為應參選者較少,但笑言「(同意參選者)多過李華明自己預期」。

免卻作「不參選」決定

一名熟知情況的消息人士指,是次會員大會在一個特殊政治氣氛下舉行,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事前多次撰文,將民主黨參選與否提升至「求生求死」、「是否擁護基本法」的層次,更揚言如全禁黨員參選可能違反《國安法》。該人續指,這些風聲不斷傳來傳去,大家擔心一旦會上決定不參選,出席者都有法律風險,因此昨日親身出席人數已比預期中少。

因此該消息人士表示,現時民主黨的做法是刻意「模糊處理」:「如果要選先做決定,唔選嘅話就唔決定。」那麼民主黨就不用「表明不參選立法會」。

另一民主派人士向筆者分析,由3月全國人大公布修改選舉制度以來,民主派內部已有充足的討論,不參選聲音佔大多數亦是既定事實,一時三刻難以改變,連羅健熙在記者會上都承認,表明反對參選的聲音佔較多數,那何須再公開說一次:「既然『主流覺得唔應該選』呢個已經係人所共知,又何必講到咁明顯?咁樣做,算係『走精面』。」

+3

迫參選派表態 自行爭取黨友支持

另一個更重要考慮在於,無論最終是否參選,都總會得失另一方,因此民主黨決定將責任交回有意參選的黨員。

羅健熙在記者會中也明言,如果黨員希望參選,自身應該承擔更多,不可能「要個黨幫你鋪晒路」。這番話實際上等同告訴黨內參選派:「嗱,而家好多黨員唔贊成參選,你想參選?可以,自己努力說服大家吧。」如此一來,壓力就集中在參選派上。

有政界人士分析,民主黨此舉表面上很「取巧」、不願負政治責任,但細想之下也是無可奈何之舉:「政黨參加選舉,以前就梗係理所當然嘅事。但今日政治氣氛咁差,咁多(民主派)人被DQ、入獄,如果參選派仲想選,係咪都應該詳細解釋俾黨友聽,民主黨日後喺體制入面應該扮演咩角色?呢個唔單止係面對黨友,就算日後入到閘,民主黨都要同所有民主派支持者解釋,否則選民一樣唔會投你。」

據了解,被視為「參選派」的民主黨副主席梁翊婷、中委蘇逸恒昨日未有現身會員大會。

蔡子強:等待區議員宣誓結果明朗化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表示,民主黨如此做法,其一相信是觀望接下來餘下區議員宣誓的最後發展。「如果黨內參選派,好似梁翊婷、鄺俊宇等等都過唔到關,咁參選就會變成一個假問題,因為參選派都俾你(政府)DQ晒」,因此與其現時頭痛參選與否,徒增黨內矛盾衝突,倒不如留待宣誓更加明朗化,才作進一步打算。

其二,他認為在這一刻「曖昧處理」,也不會即時與盧文端放出的「風聲」有正面衝突,減少不必要麻煩。「反正呢樣嘢,可能等完區議員宣誓之後,都唔會再係個問題。」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表示,參選與否對民主黨而言是嚴肅複雜的重要決定,若不參選必須有一套自圓其說的說法,以維護政黨存在、黨友前途問題,避免令人覺得是為了對抗新選制、挑戰人大決定等等;若決定參選,亦要說明該黨如何符合愛國者原則、與反中亂港分子切割等,可能因此需要更多時間研究參選問題。他指作為政黨必須有政治擔當,不可拖泥帶水,若民主黨是為考慮上述問題,可能需更多時間作考慮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