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民主黨批防輸入「寬內地嚴海外」 民調:八成人盼放寬限聚

撰文:周禮希
出版:更新:

為求與內地盡快通關,以「清零」為抗疫政策的港府,近期進一步收緊防疫政策。民主黨本月進行有關防疫政策民意調查,當中八成受訪者認為,政府應放寬公眾地方不多於4人聚集的限聚令,但市民對應否就「與病毒共存」策略作準備的意見不一。
民主黨主席羅健熙強調,嚴格的防疫措施本身並非錯事,問題是嚴格的要求並無科學根據,才令市民失去信心。他批評,港府在放寬防疫政策上存在不協調及矛盾,令人質疑當局是否真的為市民健康而推出政策。

民主黨本月進行有關防疫政策的民意調查,當中八成受訪者認為政府應放寬公眾地方不多於4人聚集的限聚令。(李澤彤攝)

民主黨本月4日至13日,以隨機抽樣方式向673名市民進行語音調查。羅健熙指,超過八成受訪者要求放寬限聚令,只有17%認為應保持不變,反映不少市民認為限聚令「多餘」,甚至令人感覺只是為了制止集會。他指不少研究顯示室外的集會傳染風險甚低,「科學上根本站不住腳」。

羅健熙指,不少食肆目前受政府以分類及營業時間限制,問卷中61%受訪者要求放寬,29%認為應維持不變。

羅健熙指,認同通關是重要的議題,但指除了與內地通關,與國際通關亦重要,認為港府需要處理及明白國際社會對通關的需求。(李澤彤攝)

「與病毒共存」?受訪者意見分歧

不少海外國家決定「與病毒共存」,民主黨問受訪者對香港應否作研究或準備。民主黨醫療政策發言人袁海文表示,問卷意見相當分歧,相信政府如果研究,應該作詳細考慮。至於一旦決定「與病毒共存」,市民接受每日有多少宗平均確診個案?27%受訪者認為最多100宗,17%認為最多1000宗。袁海文解釋,調查有此提問,是希望掌握市民可接受程度,能夠作為政府的參考,建議政府多做放寬的準備。

袁海文認為,政府如果真切追求清零,是否亦應考慮現有漏洞,例如「來港易」沒有接種疫苗的要求。(李澤彤攝)

防疫措施須一致科學 通關國際同樣重要

羅健熙認同通關是重要的議題,但指除了與內地通關,與國際通關同樣重要,認為港府須處理及明白國際社會對通關的需求。他舉例指,近期宣布7人欖球賽再延期或導致香港站取消,也令外資企業考慮撤出香港。他又指內地亦非完全清零,個別省市有源頭不明的本地爆發。

羅健熙強調,認為市民的不滿源於不認為政府的處理方法科學,例如當本地確診個案長期低迷,卻一直沒有放寬4人限聚令、在樓宇取樣檢測經常沒有找到任何結果,「沒有成效卻繼續限制自由」。

袁海文補充指,內地亦非無新個案,認為政府如果真切追求清零,是否亦應考慮現有漏洞,例如「來港易」沒有接種疫苗的要求。他強調科學及一致性重要,望政府以理性、公道的方法抗疫,一定要令市民信服方能同心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