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達根倡劃一各部門科技政策 訂長遠發展藍圖扶持本地科企

撰文:周禮希
出版:更新:

立法會選舉落幕,候任科技創新界議員邱達根今日(23日)舉行業界見面會,聆聽業界對於行業發展及願景的分享。不少科技界中人質疑政府沒有著力推動科技應用,亦沒推出本港相關資格認證,提升業界競爭力。

邱達根指,自己參選過程中聽過很多這些情況,令他想到政府需要長遠的科技政策,深化智慧都市發展,在政策圖譜思考5年至10年內要做到一定成果指標,加以衡量及問責。他亦建議在系統上加強創新及科技局局長的地位,藉此推動其他政府部門工作。

邱達根建議政府定下長期的科技政策藍圖,預先考慮十年內的目標,例如人工智能等發展要如何傾斜資源配合,吸引人才來港。(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邱達根與資訊科技業界會面時指,認為發展已經刻不容緩,自己近日正學習議員工作,很高興可代表業界擔此職位,相信日後與其他功能組別議員有合作空間,強調所有人都會用到科技,合作空間很多,相信日後有機會共同推動業界工作。邱達根指以前有政府資源所限、立法會爭持不下等問題,不少創科政策都推動得不夠快,日後要如何快速跟進,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他建議政府定下長期的科技政策藍圖,參考其他國家制定長遠政策,不會只花一、兩年,而是預先考慮十年內的目標,例如人工智能等發展要如何傾斜資源配合,吸引人才來港。他會在聽過業界意見後,分先後次序處理。

業界批各自為政 遇部門互相推卸

有與會者表示,支持邱達根曾提出本港最需要科技企業家,問香港為何沒有獨立平台,並以香港法例催生更多科技企業家,例如香港應設立有關於數據管理、使用上的法例,質疑有關政策一直落後。

另有與會者引述前創科局局長楊偉雄稱,政府有80多個不同部門,每個部門的科技政策都有所不同,而局方不能逼他們做事。他建議邱思考,如何從特首的高度,令各部門的科技政策與業界發展同步,否則將有很多問題無法處理。

有從事智能回收垃圾的業界人士指,學校是主要使用者,但教育局、環保署及創新科技署互相卸責,認為應由單一部門統籌負責。他又指政府建議再工業化,惟「香港製造」項目在投標時,與國際巨頭相比無法獲得優勢,希望政策上能對本地製造、環保的項目稍為傾斜,不再只是價低者得,而是提供更多機會。

有業界則提出,讓香港的資訊科技專業人員有註冊制度,提到自己已與前任資訊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反映過,但一直未有結果。

邱達根(左二)回應指,在數據處理方面,他贊成香港訂立相關法例。(直播影片截圖)

邱達根倡政府採購扶持本地科企

邱達根回應指在數據處理方面,內地、歐洲都有相關制度,他贊成香港在數據使用只靠指引不足,贊成業界建議。至於政府採購政策方面,邱達根表示港企與國際大公司競爭的確有難度,提到以前在醫管局工作時,曾見過有科技產品要40多間醫院同時使用,小公司的確難以滿足這種要求,他認為可提議將醫院招標的時間縮短,不再同時開標,讓個別醫院先試行個別產品等,相信有助本港小型公司發展。

至於政府的跨部門協作,邱達根稱,參選過程聽過很多這些情況,故令他想到政府需要長遠的科技政策,例如深化智慧都市的發展,在政策圖譜思考5年至10年內要做到一定成果,有一定指標供衡量及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