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鄧飛拒做功能界別2.0 力推STEM教育:打三國培養數理思維

撰文:周禮希
出版:更新:

今屆立法會新增選舉委員會界別,在新丁議員之中成為票王的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表示,自己不止關心教育界,更要宏觀地看香港問題,新選制「決定咗我不能夠將自己變成功能組別2.0」。
鄧飛期望與科創界議員一同推動本港STEM教育,認為新生代學生自幼接觸科技,例如電子遊戲開始認識三國武將,「武力值是多少、品格值是多少,已全部數據化」,成長環境自然培養出適合STEM教育的思維。

推動愛國教育方面,鄧飛認為日後需教授共產黨體制、建國歷史,又指國家沒有迴避文化大革命等歷史,教師毋須過慮課題敏感。

鄧飛指,新的選舉制度決定了他不能成為「功能組別2.0」。(鄭子峰攝)

冀推動STEM教育更「落地」

鄧飛去年原擬參選教育界功能界別,但選舉改制後,增加40個選委界議席,鄧飛亦決定跳出教育界「舒適圈」。他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示,來自不同界別的選委都希望他在教育工作外,同時關心其他議題,例如香港深層次矛盾、政治、民生等;他在競選期間,亦面對不少選委問及各界別議題,令他不能成為「功能組別2.0」。

鄧飛認為,在教育背景前題下,須從更宏觀層面看問題,例如思考教育對香港有何價值、對國家有何貢獻,以至其他教育相關政策。他舉例指,如果香港經濟未來在於創新科技,那麼如何在香港教育上協助、促進科創轉型就很重要。

社會近年大力宣揚STEM教育,鄧飛指實際上仍未在基礎教育落實,只做到如課外活動的程度,「談不上素養培養」。他希望透與科技創新界緊密接觸,了解香港應如何轉型、在基礎教育上有何需求,再與專家意見相互結合,令教育局推行STEM教育時更「落地」。

鄧飛提到,新生代自小生活已數碼化,自己具有適合stem教育的思維。(鄭子峰攝)

新生代打機識三國:關公勁過張飛背後有數理思維

鄧飛又指,中學生自細接觸不同數碼科技,思維方式已很數碼化。他以自己作例,成長時接觸《三國演義》只能聽電台、看書,只能單靠對比情節,想像關羽、張飛、趙雲等「五虎將」,到底「邊個好打啲呢?」但後來的人不少從電子遊戲接觸「三國」,「由佢第一日打《三國志》開始,『五虎上將』的武力值是多少、品格值是多少、防禦力是多少等,已經全部數值化。那怕是理解文科的內容,已經習慣以數值、工程的思維想像,即使認為關公勁過張飛,背後也有數理的思維。」

鄧飛指,新生代在成長環境下,不管使用智能電話、分析電影是否好看,都懂得使用量化方式思考,所以他們本來就適合STEM教育。他認為STEM教育應充分利用這種思維,由熟悉STEM的專家按「初小、高小、初中及高中」4個學習階段,制定按不同年齡層應掌握到的STEM知識,以至研究「coding」(程式編碼)是否應被視作第三種語言教授學生。

教聯會在立法會有兩個議席,分別是教育界議員朱國強(左二)、選委界鄧飛(右二)。

信文憑試優勢對內地生有吸引力

目前本港教育界一大問題是收生不足導致「殺校」,鄧飛提出將本港新高中文憑試向國際推銷,相信對國內以至一帶一路學生都有吸引力。他解釋,本港文憑試難度介乎內地高考與英國高級程度會考(GCE-A Level)之間,應考較容易,卻又有不少海外認證,可用作申請本港以至全球的大學,因此對內地學生吸引力大。他相信,如果文憑試品牌做得好,更可推廣至東南亞以至全球的華人學生。

鄧飛認為香港教育需要增強愛國教育成份,同時要走向國際化,相信兩者同步進行。他認為,增強愛國教育元素不會成為吸引國際學生的阻力,近年本港推動校內升國旗的活動,亦獲國際學校採納,「外地學生甚至可能認為,無需要到內地,在港讀書已可了解中國國情,學懂與中國打交道,咁樣好正喎!」

鄧飛稱,本港愛國教育沒有教授共產黨,是在關鍵的位置有所缺失。(鄭子峰攝)

倡教共產黨建國歷史

鄧飛又指,加強愛國教育需教授共產黨體制、建國歷史,雖然本港課程一直有教授國家政治體制,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政協、國家主席等等,「但有一個問題,執政黨去咗邊呀?最關鍵嘅一part無咗!」

建國歷史方面,鄧飛認為革命歷史、建立新中國,國家摸索期間曾走上「歪路」,到後來改革開放等都可教授。

鄧飛認為老師教授國情時,不宜太偏離綱要作個人發揮,「唔好用個人意見取代集體智慧」。(鄭子峰攝)

應制定國教課程綱要 老師不宜太多個人發揮

鄧飛坦言,明白老師在教授個別有關國家的議題時,難免有所擔憂,但他相信老師只要因應學生程度、制定好課程綱要,就沒有大問題。他指,課程綱要對基礎教育而言相當重要,由相關專家撰寫,老師教學時依足課程綱要是較恰當、專業的做法。

鄧飛強調,基礎教育有別於大學課程,老師不宜太多偏離綱要作個人發揮,「唔好用個人意見取代集體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