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共存?激辯第3條路「緩疫」 梁栢賢放話梁子超:實戰過先明

撰文:周皓宜
出版:更新:

醫管局前行政總裁、疫苗接種計劃專責工作小組成員梁栢賢,早前兩度撰文質疑「清零」近乎不切實際,指疫情進入新階段,觀乎擴散情況已不可能持續「圍堵(containment)」,反而應採取「緩疫(mitigation)」策略鼓勵市民接種疫苗,兼顧經濟和市民生計才是全球控疫趨勢。有關看法再度燃起與病毒「共存」抑或「清零」的討論。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其後在梁栢賢社交網站留言,兩人隔空駁火。梁子超質疑若果放棄「圍堵」政策,第五波疫情3至4周內將達至高峰。他引述英國報告,60歲以上患者即使接種兩劑疫苗,死亡率也達3至4%,強調不能「躺平」任由本港醫療系統崩潰。梁栢賢其後反問將沒病徵的病人塞爆醫院,是否屬於另類醫療崩潰情況?

梁栢賢指葵涌邨爆疫後,改以原地圍封隔離已經是第一期「緩疫」措施,質疑以香港應對疫情爆發的能力,是否可以持續透過「圍堵」控制疫情?他澄清自己並非主張「躺平」或放任政策,但須按香港實際情況調整策略。作為2003年抗擊沙士團隊一員的梁栢賢指,梁子超誤解了「緩疫」一詞,指「只有實戰控制過疫情的人才會知道『緩疫』的意思,而非由書本或文獻(得知)。」

清零迷思︱梁栢賢:圍堵策略已不再適合 促採緩疫策略增打針誘因

清零迷思︱港大教授:不「共存」則抗疫路漫 黃傑龍:強檢行唔通

梁子超促梁栢賢交出可行谷針建議

梁子超在留言中質疑「緩疫」的看法,強調目前香港正身陷於第五波疫情之中,要求梁栢賢拿出可行建議,令到絕大多數長者接種兩劑疫苗、以及大量人口打第三針。梁栢賢隨即說,對方誤解了「緩疫」意思,反駁指無法單憑數據或文獻去控制疫情,並一連拋出5個問題:

正如你所說,香港已進入第五波,情況未如理想,你有問過點解會發生現時的情況嗎?如果你問兩條問題,第一香港處理現時疫情爆發能力,是否可以持續控制疫情?第二如果失控,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處理,減低死亡率和市民生活及經濟影響呢?當然醫療系統崩潰亦是重要考慮,如果你將沒病徵的病人全放進醫院裏面,真正有病人的病人入不到院得到適當嘅治療,呢個又係市民想見到的情況嗎?是否亦是一種醫療崩潰的情況?
梁栢賢 一連五問梁子超

梁栢賢強調,處理公共衞生問題,一定要切實每日評估,只從數字或文獻資料去尋找答案並不切實際,風險管理要分層次。疫苗氣泡或疫苗護照的推行一定要快,打了針和未打針的市民實施「禁足令」措施應有層次之別,並非一刀切。

+3

梁栢賢質疑梁子超誤解:原邨隔離已是緩疫

梁子超反駁稱,第五波疫情不論能否控制到,現時都是最佳時機,去爭取時間提高接種率,現階段沒空間嘗試「緩疫」策略,因為這會令市民減低防備,亦會導致新一輪爆發。他指疫苗接種名額有限,未來幾個月應該集中為免疫力較弱人士注射疫苗,以保障人命和醫療系統。

梁栢賢其後再重申,對方誤解了「緩疫」的意思。他指「緩疫」有不同階段,葵涌邨原邨隔離已是第一階段,又指「只有實戰控制過疫情的人才會知道『緩疫』的意思,而非由書本或文獻(得知)。」梁子超最後表示,與其在網上無止境「交流」,不如聚焦在如何抗擊第五疫情。

Only those who have the experience of controlling pandemics know the meaning of mitigation, not from textbooks or journals.
梁栢賢 談實戰原文
Instead of endless exchange here, better focus on how to fight the 5th wave right now.
梁子超 最後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