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迷思︱「共存」爭論再起 政界研判:社會或變成「汰弱留強」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Omicron變種病毒引爆第五波疫情,本港月初再度收緊社交距離措施,陷入「無限循環」,特首林鄭月娥日前明言難以在年初四放寬措施。特區現時奉行內地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即出現本土病例時,通過綜合防控措施快速撲滅疫情,在這個過程中,大眾市民生活無可避免受較大影響。
另一邊廂,近日相繼有專家公開表示,Omicron殺傷力不算高,有機會變得和流感差不多,而病毒傳播速度極快,清零的目標似乎不具可持續性,認為在特定條件下,需考慮其他方向,如「與病毒共存」。由此再次引起社會討論:到底現時這種不斷循環,一有感染個案就大幅收緊限聚、封區的模式,究竟是否長遠合適的防疫政策?
綜合多名政界人士分析,確實近日所發生的Omicron疫情,會令人質疑「清零」目標是否符合現實,但無可奈何,現時本港疫苗接種率未足以形成「共存」的條件。有立法會議員直指,「共存」背後所隱含的社會代價,就是社會整體「汰弱留強」,許多未有打針的體弱人士會死亡,反問這是否大眾市民所願意見到。

▼1月24日葵涌邨封區檢測情況▼

+1

袁國勇指「清零」是手段:新冠病毒永遠唔會離開

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上周四視察爆疫的葵涌邨逸葵樓後,表示如果政府的個案追蹤工作,可以與Omicron病毒傳播速度「打到平手」,就仍然有機會回到一個可以接受的「動態清零」狀態,但如果真的追不到病毒發展速度,其實有可能需考慮其他可能性。

其後,袁國勇所屬的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研究發現,Omicron變種病毒的病毒複製能力和致病性較其他變種新冠病毒低,其中在人類肺部上皮細胞中的複製效率遠比原始毒株(即野生型)、Alpha、Beta和Delta等為低,期望Omicron繼續循這進化軌跡,成為一種溫和、只導致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

袁國勇上周日見記者時進一步指,「一味搞清零」本身是沒有用的,清零只是一個「手段」,為大家爭取時間打疫苗,只是過去一段時間香港疫苗接種率升得不夠快。但無論如何,每次一有病毒感染,就要大費周章關閉所有營業處所、限制堂食,這並非一個「sustainable policy」(可持續的政策)。他更坦言:「新冠病毒會永遠同我哋一齊,唔會離開。」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較早前亦向《香港01》表示,雖然現時Omicron成為主流病毒,但病情較Delta輕,併發症及死亡率亦較低,相信隨部份人感染以及越多人接種第三劑疫苗後,可達至群體免疫;未來新冠病毒有機會如同流感,在冬季流行。

袁國勇近日多次表示,「一味搞清零」已不符合現實。(資料圖片/廖雁雄攝)

政界人士:政府已無法解釋嚴厲措施合理性

有政界人士私下表示,袁國勇、孔繁毅等專家的說法其實剛好總結了現時不少市民的心聲,新一波Omicron疫情在社會上引起的反響確實很大,直接令人質疑現行政策的效用:一來市民生活大受影響,無法再聚會、運動,許多行業血本無歸,已對防疫政策感到厭煩;二來市民很容易產生觀感,「明明我哋咁遵守防疫規則,倒頭來咪又係爆,禁嚟做乜?」政府難以再解釋收緊防疫政策、嚴厲社交距離措施的合理性。

另一人表示,Omicron傳播力太強,即使一時之間能夠本地零確診,這個「堡壘」十分脆弱,可以輕易打破。而一旦出現疫情,就會像葵涌邨一樣,數天之內幾何級數爆發上升,政府屆時又要大費周章封樓數天。

該人又指,明白到特區政府希望與內地通關,而且與內地防疫政策脫軌,或有「政治不正確」的觀感。不過事實擺在眼前:「𠵱家呢套(防疫政策)真係開始唔work,至起碼喺香港嚟講係。」

▼1月23日確診者居住大廈(強制檢測大廈)▼

葛珮帆三問:社會是否願意付出「共存」代價?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專家的意見當然會尊重,不過認為在討論這個議題之前,需要先思考三個問題:一、如果市民要長期面對這個病毒,是否願意眼見大量市民,尤其體弱長者患重症死亡,特別是現時疫苗接種率離九成仍有一段距離,80歲以上長者特別低。「一日(疫苗接種率)去唔到九成幾,好多市民都會面對呢個重症風險,社會係咪真係變到要咁樣『汰弱留強』呢?」

其二,如果港府決定與病毒共存,醫療系統有沒有足夠能力承載這些病患者,眼見現時如此多長者未打針,「可以預期,呢批人會佔用好多ICU(深切治療部)位置,其他人會冇位,呢個亦係現實客觀條件問題。」其三,當國內仍然要求動態清零之下,如果香港不接軌,基本上通關無望,旅遊業繼續冰封,中港家庭繼續分隔兩地,這又是否市民所願意見到。

倡考慮更積極「谷針」

葛珮帆指,這終究是一個取捨問題,到底市民是否願意承受改變政策背後的代價。她坦言,如果疫苗接種率可達九成以上,客觀條件會很不同,但現時沒有,「如果20%市民唔肯打針,而另外80%市民就為呢兩成人決定付出代價。」她認為如果政府想推進討論,首要還是思考如何更加積極進取地推高疫苗接種率,例如現時有部分歐洲國家已下令強制打針,如無醫學證明不打針須罰款或付上其他刑責,政府可在適當時候開始考慮。

狄志遠:港方應向內地反映意見 完全清零未必可行

新思維主席、立法會社福界議員狄志遠表示,對有關討論持開放態度。他提到,Omicron傳播力極強,完全清零連內地都做不到。如果繼續如此一有病毒傳播就收緊社交距離,既做不到清零,市民又感到厭煩、無日無之;即使能通關,亦很可能短期內因疫情再爆而停止,得不償失。「現時『清零』這回事,我們的確看不到百分百的可行性,即使是全世界防疫最嚴的中國,都是一樣。」

他建議,專家可認真思考及提供科學評估,判斷「與病毒共存」後社會可能面對的風險為何、疫苗接種率尚差多少才「達標」;港府往後與內地進行專家對接會議時,也可以提出更廣闊的觀點討論。「不是我們不肯做(清零),香港市民大家都很努力,大家都會戴口罩、注意個人衞生、封樓和檢疫都會合作,但現實還是會爆。」

林哲玄:即使較弱仍強於流感 未是時候談「共存」

立法會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質疑,固然Omicron對人體的整體影響比其他新冠病毒株為小,但是否弱到足以「共存」的水平,現時大部分地區的數據顯示,Omicron的死亡率仍是0.1%至0.3%之間,仍然是高於流感,傳播力也強於流感,而且對未打針的體弱人士影響更加明顯。他認為,現時未是合適時候考慮「與病毒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