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財赤仍倡派消費券一萬 林健鋒:防止企業「幾何式倒閉」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本周三(23日)發表《財政預算案》,市民最關切固然是疫情再度來襲之下,政府有何措施提振經濟和紓解民困,尤其會否繼去年後再次發放電子消費券。經民聯今年提出逾百項建議,包括發放全民一萬元「回歸慶典消費券」,比其他建制黨派「開價」金額高,以一向主張審慎理財的商界政黨而言,較為少見。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行政會議成員林健鋒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示,疫情帶來的經濟打擊、香港回歸25周年等因素,促使他們認為派發一萬元消費券是最好選擇,必須趁此時刺激市道和社會氣氛,為未來經濟提供動力。他認為,如果再不採取消費券等有效措施,中小企將會「幾何式倒閉」,屆時受害的只會是整個社會。

營造回歸25周年良好氣氛 倡免100%薪俸稅

林健鋒表示,今年是回歸25周年,香港要由亂變治、由治及興,是重大轉折,應該好好把握時間,既爭取中央提供一些優惠措施,亦透過預算案刺激市道,為市民提供信心、為經濟注入活水,待疫情消退後經濟可以更快復甦,包括中小企借貸擔保、支援各行各業、為投資者提供稅務優惠等。在普羅市民層面,他們建議減免100%薪俸稅並以4萬元為上限,當然大眾市民最關心的還是消費券支援。

林健鋒指,經民聯過往對預算案提出過不同建議,但今年背景較為特別,一方面市面氣氛慘淡,與內地通關無期,急需「沖喜」,而且需在回歸25周年前營造較好的社會氣氛,所以直接「開價」一萬元消費券,坦言如非今波疫情影響,看法或有所不同,「以刺激消費和內需的大前題下,我相信大家都會接受,不是年年都做。去年我們也提出電子消費券,一樣是因為疫情影響經濟。現時疫情就幾何級上升,很多企業都捱不住,如果財爺再不做一些有效措施,中小企也會『幾何式倒閉』。」

▼2月19日晚上 旺角冷清如「清零」▼

+9

重提發債補公共財政黑洞

派發消費券當然人人開心,但公共財政承受能力同樣需要關注。財政司長陳茂波去年明言,兩年間政府財政儲備從相等於23個月政府開支的水平,顯著下降至13個月,又預期接下來5個財政年度都會錄得赤字,至2026年會降至7,758億元,即12個月政府開支水平。政府去年的消費券計劃有630萬人受惠,每人5,000元,即已涉及至少315億元開支。如今年根據經民聯建議再派10,000元,開支將會翻倍。

林健鋒表示,如上所述今年是基於回歸25周年、疫情下的經濟環境而提出派發「回歸慶典消費券」,情況較為特別。此外政府對公共財政,亦應有更長遠、可持續的規劃,例如經民聯多年前已提出,政府對大型基建項目應該發債抵償部分財政負擔,而且趁現時財政儲備仍然尚算充足時及早發放,增強市民對債券基礎的信心,「大橋又好,隧道又好,高科技園又好,大的發展項目都可以發債,發足幾千億也未嘗不可,現在仍有儲備撐住,樣樣都單靠政府儲備,不是好的理財之道。捱過了今次(疫情)危機,我對香港的經濟前景還是樂觀的。」

陳茂波將於2月23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今次會以視像形式宣讀。(陳茂波網誌圖片)

願樓價「有序調整」

預算案另一關注點,在於在土地房屋這個老大難問題上,有何新措施出台。林健鋒認同社會發展過程中,應該每個階層都受惠,但有一些問題如樓價過高,從來不是某個界別可以製造出來,不應該過份將責任放在商界身上。「香港高樓價源於地貴、建築費貴,這些才是本因。我很不同意有人說『要解決房屋問題就要打殘地產商』,你『打殘』了他們,誰來建樓?」

樓價向來是極富爭議性的議題,因為當樓價脫離大眾負擔能力,未上車的市民自然希望樓價大跌;可是對已上車的市民而言,當然希望樓價繼續升下去。更大問題是一旦樓價大跌,又可能重現回歸初期市民資產縮水、歸零甚至淪為負數的慘況,是以特區政府對樓價問題取態一向比較保守,強調從來無意「壓抑樓價」。

林健鋒表示,「買完就想佢升,未買就想佢跌」的心態是人之常情,但認為這些心態太過兩極,兩種都不健康。他認為最重要的是政府取得平衡,穩定公私營房屋供應,市民就可以為未來做更多更好的規劃,又指以現時社會狀況來說,「樓價有序地調整,我相信大眾市民是會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