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解構消費券「好事近」兩大成因 學者料庫房仍「撐得住」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周三(23日)發表,今年遇上第五波疫情危機,市民自然關注財爺陳茂波有什麼紓困措施。環顧近日政圈風聲,繼去年後再次派發電子消費券似乎機會頗大,問題只是金額及形式。
自2019/2020年度以來,香港連續2個財政年度錄得赤字,據陳茂波先前估算,本年度赤字可達1,016億元,雖然受惠賣地收入增加和股樓印花稅增加,財政狀況可能有所改善。但考慮到政府已先後推出6輪防疫抗疫基金,耗資近2,500億元,如果再派發電子消費券,庫房長遠承擔能力引起關注。
有經濟學者認為,政府過去兩年都有全民受惠的紓困措施,今年的經濟環境下,確實很難不繼續派消費券,又認為雖然庫房儲備比兩年前明顯減少,但總體來說都有足夠承擔能力,如果日後真的有需要,可以考慮從增收一些「無痛」的稅項著手。

建制近乎眾口一詞要求派消費券

2020年預算案正值疫情初期,受到當時修例風波後政治氣氛影響,政府管治威信探底,跨黨派眾口一詞要求財爺派錢,於是「非派不可」下直接開倉派錢一萬。至去年政治氣氛已變,各大政黨口風轉鬆,財爺於是改變紓困方式,改派電子消費券,分別在於限市民在一定時間內用完,刺激消費效果更佳,在政界獲得的口碑不錯。

於今年,觀乎各建制黨派的「開價」,其慷(政府之)慨程度比去年有過之而無不及,金額由5,000至1萬元不等,唯獨新民黨不贊成。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林健鋒更明言,今年遇上疫情、香港回歸25周年,政府有必要採有效措施紓解民困及改善社會氣氛,不然中小企會「幾何式倒閉」。

收入比預期稍多 不派消費券恐「萬箭穿心」

根據陳茂波於去年11月網誌中的說法,今年度財政赤字將遠低於年初時的估算,其中賣地收入高於原先預期,加上去年上半年樓市、股市暢旺,物業及股票印花稅收入亦高於預期。

根據政府本財政年度首九個月(即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財務狀況,去年12月份的財政盈餘是1,159億港元,總儲備為9,779億港元。政府發言人表示,盈餘主要來自地價收入、利得稅和印花稅。已有多名學者、具會計背景的立法會議員,以至專業機構等,都預期赤字會比預期低甚至可能反錄盈餘。據德勤發表的預測,今年度政府可能錄得588億元盈餘,與財爺原先預計相差足足1,600億元。

正因財政狀況比預期理想,今個財政年度政府可有較大空間,推出各項紓困措施。政府去年的消費券計劃有630萬人受惠,每人5,000元,即已涉及至少315億元開支。以此作為基數,按照各大政黨要求派發5,000至1萬元消費券計算,涉及的開支約為300多億至600多億元。

因此,無論從社會背景角度,還是從公共財政角度,如財爺今年不派消費券,需冒的政治風險很大,難以向整體社會交代。

政府去年首次派發電子消費劵,推動電子支付。(資料圖片)

庫房儲備將貼近一年開支「心理關口」

今年度財政狀況就還可,但始終地價收益不能作為長遠的指標。陳茂波去年提到,兩年間政府財政儲備從相等於23個月政府開支的水平,顯著下降至13個月;根據中期預測,接下來5個財政年度都會錄得赤字,至2026年會降至7,758億元,即12個月政府開支水平,隨時跌穿一年政府開支的「心理關口」。

在疫情的新常態下,每年社會對政府派錢(包括消費券)的呼聲只會與日俱增;再加上政府正發展「北部都會區」,並明言交通基建先行,因此未來十年預料會有較多大型基建上馬。所以中長期而言,公共財政長遠承擔能力同樣需要關注。

莊太量。(資料圖片)

莊太量:現在是消耗儲備時機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指,香港政府認為財政儲備需維持在一年左右的政府開支水平,這個「心理指標」基本上是香港獨有:「全世界都無幾多地方有香港呢個儲備,況且最危急關頭都有外匯儲備做底。」

他指,對於現時約萬億的儲房儲備而言,多派數百億的消費券算不上什麼,加上現時是疫情下經濟困難的時期,市民對此有合理、實際的需要,之前庫房「積穀防饑」就是為了這個時候使用,反問:「𠵱家唔用(儲備),幾時用?加上消費券可以刺激消費市道,長遠對政府稅收都會有幫助。」

莊太量認為,香港的財政收入結構較特殊,與GDP的總量未必掛勾,而是相當大程度視乎金融業狀況。他指,香港股市的每日成交量仍然很高,政府去年提高股票印花稅0.03%,對庫房已有極大幫助。如政府未來真的有需要提高收入,可以繼續從這些「無痛稅」著手,適度地增加:「股票印花稅增加後,交投量並無顯著下跌,況且實際上徵收嘅主要對象,都係非本地投資者,唔會加重本地市民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