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鵬稱移民避操練式教育 倡仿傚國際學校模式:一樣升頂尖大學

撰文:周皓宜
出版:更新:

立法會一連三日討論《施政報告》致謝議案,今早(17日)就「不斷增強發展動能」進行辯論。多名議員關注留住及培育本地人才問題,當中選委界議員劉智鵬表示,辦好教育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必要條件,子女能否接受優質教育是港人考慮移民的因素之一,現時主流學校「以分數為目標」,學生只能不停操練和應試,建議仿傚國際學校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開發學習興趣。
工聯會勞工界議員梁子穎認為,招攬人才的同時,最重要是本地教育作出配合,例如推動職業大學發展,讓年輕人看見未來。

劉智鵬稱,近年本港人才流失嚴重,子女能否接受優質教育是不少離港人士的考慮之一,同樣地外來人才來港時,也會考慮本港的教育制度,因此辦好教育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必要條件。他說,現時一些有想法、有辦法的家長,一般都安排子女到國際學校讀書、或到海外升學,主流學校學生只能擁抱「以分數為目標」的教育制度,不停操練和應試,但最終無論國際或主流學校,都有機會升讀國際級大學,說明港生未必需要在操練下成長。

他建議本地學校向國際學校取經,仿傚其教學模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開發個人學習興趣,培養有學識、見識和創意的人才。

梁子穎籲重建青年信心 黃俊碩倡優化人才退稅

梁子穎稱,香港人「好勤力、好捱得」,但政策不順、政出多門便會出事,例如公屋入息上限偏低,有市民為申請公屋選擇人工不高的工作。他稱,《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招攬人才措施,但最重要還是本地教育作出配合,例如推動職業大學發展,讓年輕人看見未來,令他們對特區政府有信心,這方面需要政府著力做「人心工作」。

民建聯黃俊碩指,《施政報告》中「搶人才」政策的方向正確,值得肯定。但他認為,政府提出外來人才在港居住滿7年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後,可申請退還在港置業已繳付的額外印花稅,對吸引境外人才作用有限,建議改為「免退後補」,若外來人才在未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前售出物業,便需要補交額外印花稅。

江玉歡。(夏家朗攝)

江玉歡促改善就業生活環境留住「港漂」

選委界江玉歡認為, 香港在醫療、護理、教育及建築測量等行業均出現不同階層的「人才荒」,例如建築界難以吸引年輕人入行,導致青黃不接,大多數工人已達50歲,擔心本港建築業人手不足以應付目前建屋量。

她指,香港應著力吸引外來人才,推出生活保障及晉升發展等配套保障制度。她說,每年不少優秀內地學生到香港求學,但畢業後只有2至3成人留港就業,又指過半「港漂」有研究生學歷,選擇離港是因為本港多個產業領域缺乏發展空間,亦要面對生活成本高昂、居住環境欠佳的問題,希望政府為外來人才著力創造良好的就業生活環境,令外來人才在香港生活無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