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隧分流 |議員質疑成效 梁熙斥無做民調 政府:而家咪諮詢

撰文:周皓宜 文睿
出版:更新:

運輸及物流局今日(6日)交通事務委員會上,提出過海隧道的擬議收費方案,私家車下調西隧收費至60元,上調紅隧及東隧收費至30元,即「六三三」方案。另外,劃一的士三條隧道收費為25元。當局希望透過費用調整,有助分流各隧道的行車量。

不過,會上有不少議員提到,即使紅隧及東隧加價後,仍遠低於西隧收費,質疑新收費成效。其中,民建聯梁熙直斥政府依賴「推算模型」,未有進行民意調查,形容政府「靠斷估」。

政府稱「633」方案可改變市民出行習慣

民建聯梁熙指,不少市民反映,認為改變三隧收費對駕駛者吸引力低,難以令車輛分流,質疑當局「推算模型」的數據來源及分析是否準確,直言:「政府斷估,市民痛苦」。林世雄反駁:「揸車嘅人,其實佢除咗留意隧道嘅收費水平之外,亦都留意……呢條隧道同埋隔離嗰條隧道嘅收費差距,睇下佢嘅意欲可能會由隧道A轉隧道B。」

運輸署副署長邱國鼎補充指,任何道路、交通發展項目均會經運輸模型評估,當中主要分析全港人口分布、家庭收入、可接受通勤時間、物業分類,如住宅、寫字樓:「就會定到邊到起點、終點;家庭收入就會知道佢哋係搭公共交通工具、揸車、定係用其他交通工具,可以計到佢哋用邊條路嚟行嘅。」邱國鼎認為,首階段的「六三三」可改變市民出行習慣。

梁熙隨即追問,是否代表當局從未就新收費建議進行民意調查:「靠斷估嘅模式,我哋嘅民意要掉曬落垃圾桶?」邱國鼎回應指:「所以我哋而家咪諮詢大家嘅意見。」

+1

楊永杰憂三隧齊塞 九龍中硬食加價

「A4聯盟」楊永杰質疑「633」方案的效果,擔心實施新方案後,變成三隧齊塞,而九龍中居民更要「硬食」加價。他認為三隧分流方案變相是加價方案,批評政府在百物騰貴的情況下帶頭加價。他提到目前繁忙時段三隧車流已達120%,要在繁忙時段分流根本是「偽命題」,建議調整非繁忙時段收費,西隧收費減至30元,紅隧及東隧維持20元及25元,而晚上非高峰時段三隧一律減至15元。

陳紹雄促提出「633」方案可行的數據

選委界陳紹雄批評「633」方案「唔湯唔水」,憂慮加價後無法改變市民出行習慣,未能解決擠塞問題,卻引起民怨。他指出,政府應理性討論,拿出數據顯示「633」方案的效果,強調議員並非每逢加價也會反對。

林世雄回應指,市民需要時間消化新方案,若馬上調整非繁忙時段收費,擔心駕駛者難以適應,又指現時車流量正在復常,仍未穩定,希望待車流量穩定後,才考慮不同時段不同收費,議員的建議對第二階段措施具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