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勳倡拆細公屋選區「精準上樓」 何永賢憂一窩蜂揀熱門地區

撰文:文睿
出版:更新:

公屋供不應求,輪候時間居高不下,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今(14日)在立法會,就優化公屋編配機制提口頭質詢,問及當局會否容許公屋申請者互換單位,以及將全港四個「公屋選區」重劃,令公屋編配更加精準,縮短輪候時間。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指,1993年之前全港「公屋選區」被劃分為14個,其後合併分區發現可以加快編配工作。她指若果分區愈細,或令申請人「一窩蜂」選擇熱門地區,反而增加市民輪候公屋時間。至於調換單位建議,她表示「樂意探討」以提升市民幸福感。

未成功編配單位立即重派 不加長輪候時間

何永賢表示,房委會一直有優化電腦系統,加快編配流程及公屋流轉,令申請人可以盡快上樓,但坦言現時輪候人數遠超過單位供應量。她指,過去5年,47%一般申請者接受首次公屋編配、27%接受第二次編配、26%接受第三次編配,編配的等候時間須視乎各區公屋供應量,再獲編配的平均等候時間由幾星期或幾個月不等:「未能成功編配的單位會立即編配給其他申請者,編配時間不會加長公屋輪候時間。」

分區愈大編配愈快 倘拆細熱門地區恐「一窩蜂」

至於會否考慮重新劃分公屋編配分區,何永賢表示,由於公屋單位供應分佈不均,不同地區的輪候時間相差遠。而房委會於1993年曾將公屋選區,由14個合併為8個,輪候申請者由1993年的13,679宗,減至1998年5,709宗,大幅縮減58%。1998年起更合併至現時的4個選區,她認為減少分區,可令編配工作更快速靈活,避免市民「一窩蜂」選擇熱門地區,各區單位分布更平均,市民更快得到分配單位。

樂意探討重推「調換公屋」計劃

何永賢表示,當局過往曾推出調換居所計劃,但於2002至2003年間,累積成功個案僅佔總登記公屋戶數8%,因此當局於2008年取消計劃。不過,劉國勳質疑現時科技發達,當局只須推出網上平台,供住戶自行配對即可,何永賢承諾會再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