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聯會倡提早招收優秀高中生來港讀書 黃錦良冀愛國成自覺行為

撰文:文睿
出版:更新:

為打造香港成為「國際高等教育樞紐」,教聯會今日(27日)發布倡議書。該會主席兼港區人大代表黃錦良表示,國際間在過去20年都對高等教育提出建議,惟香港有關願景依然模糊,以至成效不彰。該會建議教育局考慮額外撥出特定數目的國際生本科招生名額,用於招收內地及海外優秀高中生。

提到人大審議《愛國教育法》 對「港澳台同胞」設針對規定,黃錦良表示以往着重國安、國情、國史教育,惟較少觸及愛國教育,期望透過教育可令學生對國家的情懷昇華,「令愛國成為自覺性行動」。

香港青少年升國旗儀式比賽。(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黃錦良表示,建設國際高等教育樞紐關係到一個地方的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早在2004年,特區政府已提出建設國際教育樞紐的概念,不過20年快將過去,相比其他國家和地區,香港一直欠缺清晰的目標和具體路線圖,願景模糊,以至成果不彰。

該會副會長、教育界立法會議員鄧飛指,香港擁有很多優勢,包括國家明確支持打造香港成為國際高等教育樞紐、8間高等院校中有5間列入世界頭100位等。不過鄧飛續指,面對馬來西亞、新加坡等鄰近地方均推出國際教育政策,如馬來西亞的院校在海外設分校、新加坡推出「環球學堂」項目等,為香港帶來競爭。

稱「學生群體單一化 令創意動力減少」

該會會長兼選委界立法會議員劉智鵬建議大學擴大招收非本地生的百分比。他指,雖然疫情及社會事件令到來港的交換生及國際學生減少,但他依然認為課室內有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才能撞擊出新思維,直言:「學生群體單一化,令創意動力減少。」

他續指,教育局可在現時的收生規則之外,撥出特定數目的學額,如3,000至5,000人,專門用於接收國際本科生,而這部分學額更可用於招收內地及海外優秀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