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倡推動產業化拼經濟 李浩然、陳振英分析:短期難見效

撰文:馮子健
出版:更新:

行政長官李家超上周公布的新一份《施政報告》以「拼經濟謀發展 惠民生添幸福」為主題,然而輿論聚焦鼓勵生育「組合拳」、樓市減辣激活市場政策,反而「拼經濟」這個長遠重點鮮有討論。兩名立法會議員拆解施政告這個被大家忽略了重點,其中選委界立法會議員李浩然指李家超試圖梳理清晰如何透過產業化帶動科研,但他指產業化需長時間堅持發展,短期內未必見效。

而金融界立法會議員陳振英也指,《施政報告》經濟措施總體而言「穩穩陣陣」,各方意見都有吸納,惟屬「細水長流」未必能有即時效應。

李浩然。(林靄怡攝/資料圖片)

《施政報告》其實有近三分一篇幅觸及本港經濟發展,繼續強調要搶企業、搶人才;對接國家發展策略,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聯繫;及強化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的「八大中心」定位;推進北部都會區發展作為本港發展新引擎外,他又提出未來經濟發展要以產業為主導。《香港01》疏理當中建議措施,不乏透過改組或新設政府內部專責辦公室、跨部門小組作統籌特定預目發展、及成立多個不同學院培訓專才等,包括:

開設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商貿辦事處,在新興國家加強貿易推廣

成立「數字政策辦公室」:制訂數字政府、數據治理及資訊科技政策,協調部門推出數字服務

成立「人才服務辦公室」:推動區域招攬和支援來港人才

成立「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工業專員領導以產業導向推新型工業化

成立「文創產業發展處」:改組創意香港,以產業導向為原則推動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

成立跨部門「電子商貿發展專責小組」:協助中小企拓展內地電商業務

成立跨部門「智慧旅遊工作組」:制訂措施包括推新一輪旅行社資訊科技發展配對基金,利用AR擴增實景等技術提升旅客體驗

成立「銀髮經濟顧問小組」:把握「銀髮經濟」發展潛力,匯集專家深入研究再提建議

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籌備辦公室:邁向以「第一層審批」方式審批新藥械的註冊申請,帶動建設藥械研發和測試的新興產業發展

成立「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統籌香港公私營的臨床試驗資源,讓河套香港及深圳園區協同發展臨床試驗

成立「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推展青年在內地和海外的交流和實習計劃,提供一站式資訊、宣傳及交流平台

成立「應用科學大學聯盟」:支援有潛質的專上院校,提升應用及職業專才教育的地位

成立「香港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學院」:定期舉辦法律活動,為國家提供涉外法治人才培訓

成立「香港資訊科技學院」:為資訊科技界別提供職前及在職培訓,鞏固香港資訊科技能力

成立「香港微電子研發院」:引領和促進大學、研發中心和業界合作,包括研究第三代半導體

施政報告2023・專頁|措施懶人包 派錢生育 樓市減辣 李家超KPI

▼施政報告2023懶人包▼

+3

此外,《施政報告》又提出發展總部經濟,吸引海內外公司來港設立總部或分部業務,引入公司遷冊機制,便利在外地註冊的公司,尤其以亞太區為業務核心的企業把註冊地遷至本港。李家超又建議為吸引更多外國公司來港,及便利其人員北上洽商,本港註冊公司的外國僱員即日起(10月25日)可在港向中國簽證中心申請有效期兩年或以上的「一簽多行」簽證。

李家超又提出制訂《香港氫能發展策略》,不單為推動環保,更重要是推動本港的新能源交通產業,包括打造航運綠色能源加注中心、推動海陸空運輸綠色轉型。

新設辦公室及專員能否發揮協同效應?

對於上述建議,作為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首席戰略官的選委界立法會議李浩然形容,政府整體思路清晰,並在每個範疇設立「辦公室」、「專員」,表示整個原意是好的,惟他認為「好嘗試的成敗關鍵」在於專員是甚麼級別、能否統籌各部門以產生協同效應,否則開位只是浪費資源。

李又指出,政府擬用產業化帶動科研,明年上半年會制訂《香港氫能發展策略》,展開修訂與製造、儲運和使用氫能相關法例的準備等。

陳振英(盧翊銘攝/資料圖片)

何謂「總部經濟」?與吸引企業來港的分別?

至於發展「總部經濟」與吸引企業來港的分別?金融界立法會議員陳振英解釋,「總部經濟」的意義不止於吸引企業來港,目標是吸引一些集團公司把總部都遷移來港。他指,若只是吸引企業來港,如某集團在港設立分公司,可以是僅指派數名員工駐港即可。

但若是爭取集團公司把總部遷至香港,大部分會涉及後勤、會計、行政人員。換言之,每次可涉以及數百名人員,可為香港帶來可觀人才及資金,變相帶動經濟發展。

李浩然則指,發展「總部經濟」重點是後續配套,認為在加大力度吸引外國企業總部來港的同時,建議港府提供一對一對接服務、及提供稅務優惠等。他又指出,大企業為總部選址,同時看重財富管理及再保險業務,兩項業務的發展可顯示當地「總部經濟」的水平,香港應檢視相關配套,以進一步刺激總部經濟發展。

本港經濟受外圍環境影響。(資料圖片)

產業化發展經濟要長期堅持

綜觀整份施政報告提出的拼經濟措施,似乎都是焦聚發展新增長點,反而未見有對傳統經濟項目有多著墨。李浩然認為,本次《施政報告》較為著重社會民生發展,認為可推出更多的經濟措施內容,感覺推進傳統經濟的措施較少。他舉例指股票印花稅從0.13%下調至0.1%,作用未必很大,但暫時似乎亦難有新招數支援傳統經濟支柱。

他又稱,產業長期發展一定有好處,惟需要長期堅持,短時間難見效。對於本次措施提振經濟的效果,他指要視乎內部經濟情況及外圍經濟影響,才知道最終對經濟增長有多少效益,畢竟相關措施皆為「細水長流」要慢慢才見效,對經濟即時幫助不大。

陳振英:優化市場吸引優質企業來港上市方為根本

陳振英指,今次《施政報告》釋出的信息是經濟先行,如沒有好的經濟增長支撐,民生項目亦難以支持。而樓市減辣則旨在令交投上升,增加稅收,市民如感覺經濟好,在財富效應下才會消費。但他指相關經濟措施雖帶出正面作用,但必須持續優化本地金融市場制度,包括新股上市機制、提供更多誘因吸引內地及其他地區優質企業來港上市集資才是根本。

然而,他承認最終的經濟效益,還要視乎外圍經濟大環境,尤其美國息口走勢是否回落,若大環境維持利息高企,加上戰爭環境持續,《施政報告》的正面措施也難以產生較大經濟效益。

此外,政府財政儲備在8月底跌至6986億元,會否發出警號?陳振英指,目前財政儲備可應付12個月政府支出,整體上仍然充足,同時已較很多國家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