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倡更多口岸24小時通關 劉國勳爭取深圳灣口岸先實施

撰文:潘耀昇
出版:更新: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當中提到改善通關流程,在更多口岸實施24小時通關和「一地兩檢」模式。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建議,本身已實施貨檢24小時通關的深圳灣口岸,進一步擴展至旅檢24小時通關,同時延長香園圍、羅湖及落馬洲口岸服務時間至午夜12時,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解決入境處人手不足問題。

+10

國家發改委昨天(25日)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提出24項措施,包括取消或放寬對港澳投資者的資質要求、持股比例、行業准入等限制;加快推動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報考大灣區內地公務員;改善通關流程,在更多口岸實施24小時通關和「一地兩檢」模式等。

+9

劉國勳倡深圳灣24小時旅檢通關

劉國勳關注便利通關措施,他認為,目前只有皇崗及港珠澳大橋兩個24小時客運通關口岸並不足夠,應連接深圳東部(深圳灣)、中部(落馬洲)及西部(香園圍)的總體佈局,建議深圳灣口岸進一步開放至旅檢24小時通關,此外,既然香園圍口岸在規劃上是24小時通關,建議可先延長服務時間至午夜12時,下一階段再延長至24小時開放。至於羅湖及落馬洲口岸服務時間應該先延長至晚上12時,確保有足夠維修保養時間後,研究於周六、周日及公眾假期,延長開放時間至凌晨2時。

劉國勳。(資料圖片/林靄怡攝)

倡採「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 解決人手不足

劉國勳說,早前與保安局商討建議時,局方解釋受人手限制,他相信透過科技可以協助延長通關時間,例如「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旅客只需排一次隊,檢查一次證件便完成兩地出入境手續,加快通關程序,長遠應合併安檢和海關查驗,突破24小時通關的人手限制。

劉國勳稱,口岸便利對北部都會區的發展非常重要,期望政府及相關部門積極落實行動計劃,突破關口的設施及人手障礙,令兩地不再受地域界限影響24小時通關,讓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升至更高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