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人文科|未諮詢未設課框兩年後實施 津小議會稱太急冀延後推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將推行逾25年的常識科,分拆為人文科或科學科,於25/26學年小一及小四級逐步落實。有多位教育界人士指,去年教育局已探討將科學科獨立成科,學界早預料會切割常識科,只是未料不足兩年內急趕實施,目前尚未展開正式諮詢和提供課程框架,坦言「一片雲霧」。

津貼小學議會署理主席蘇炳輝表示,關注當局如何剪裁和整合兩科課程,特別是人文科,如何平衡國情教育和個人與社會教育等元素,亦關注兩科分拆後的課時分配,擔心最終教學時數不足,變相削弱兩科的影響力。他建議教育局考慮2025學年改以試行方式推行,令學界有更充裕時間準備。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常識科分拆為人文科或科學科,人文科預計會加強國情教育。(資料圖片)

以往課程改革至少花三年 新科兩年後推「嚟得好急」

小學常識科於25/26學年逐步被取替,分別於小一和小四級推行人文科和科學科。不足兩年內推行兩個新科,蘇炳輝直言,過程「嚟得好急」,以往課程改革至少花三年時間,包括先向業界詳細諮詢,並邀請專家和行內人士擬定課程框架,之後再找學校試行新課程。

不過,去年11月只有科學科推行先導計劃,找部分小學作為試點,蘇炳輝指,該科尚未有正規的學界諮詢,試點學校亦未有新課框試用,更遑論是人文科,「一年多時間要開新科,唔係咁簡單,涉及課程規劃、教科書、師資培訓,都好緊張。」

有報道引述消息指,初小人文科和常識科每周設有2節,高小則每周各設3節。(資料圖片)

憂分科後課時不足

課時分配方面,有報道引述消息指,初小兩科每周各設有2節,高小則每周各設3節。蘇炳輝表示,擔心將來分兩科,課時反而較少,不足以應付講求「動手做」、探究式學習的科學科,「到時要加課時,人文科又仲有幾多呢?」

他指,中英數主科每周有7至9節,常識科由當年「社科健」合併後,變為每周約5節,「令課時好用咗,差距唔算太大」,分科後若各設有2至3節,擔心會否變相削弱兩科的影響力。他認為,科學科是重要定位,以往各校教學模式不同,以校本方式處理,常識科是否適宜「分科」,要視乎最後落實結果。

人文科與科學科的課程框架尚未推出,有學界人士坦言,對新科「一片雲霧」。(資料圖片)

課程框架未出 關注如何剪裁整合 平衡國情與人文教育

人文科與科學科的課程框架尚未推出,消息人士指,人文科將以中華文化作為價值觀教育的主軸,加入國家歷史、文化、地理及國家安全等元素。有不願具名的資深校長坦言,學界「一片雲霧」,以人文科為例,「國安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元素本身都有,但之後要強化到咩地步呢?點樣去教?」他舉例,涉及國安法的教學,部分小學生已感到很難明,若要加強有關教學,「日後又要教到幾深入?」

蘇炳輝關注教育局如何剪裁和整合兩科課程,「若果不斷加嘢,課程有增無減,係不合時宜」,特別是人文科的課程焦點,相信考驗課程專家,如何平衡國情教育和個人與社會教育等元素。他舉例,常識科包含「健康與生活」、「人與環境」等學習範疇,「能夠認識自我、學習自理、環保等概念,健康亦是重要課題,唔可以當無咗件事。」

他建議教育局考慮2025學年改以試行方式推行,令學界有充裕時間準備,亦要增加資源配合,「按步就班,都係想學生學得好啲。」

常識科六個學習範圍:
1健康與生活
2人與環境
3日常生活中的科學與科技
4社會與公民
5國民身份認同與中華文化
6了解世界與認識資訊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