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旅遊|苗栗景點龍騰斷橋裝巨支架防塌 遊人轟百年地標全走樣

撰文:是啦差弟弟
出版:更新:

苗栗有景點近來掀保育爭議!台灣苗栗縣的龍騰斷橋是縣內港人常到的旅遊景點之一。這個以「斷」為賣點的古蹟,近日正加裝支架,以鞏固橋身並作保育。不過,此保育手法隨即惹起熱議,有人認為加裝支柱能避免古橋倒塌,但亦有人覺得斷橋的特色在於自然崩解,支架的存在不但大煞風景,還令斷橋的特色消失。

龍騰斷橋位於苗栗縣三義鄉的龍騰村,是村內一條於1907年通車的鐵道橋樑。橋樑及後於1935年4月21日的大地震中被震斷與陸續被移除損毀結構,形成斷橋的景象。龍騰斷橋多年來吸引無數的遊客參觀,更於2003年被列為「縣(市)定古蹟」。

被加裝支架前的龍騰斷橋(圖片來源: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龍騰斷橋近來因有結構出現裂縫、位移等問題,出現安全疑慮。為避免結構進一步受損,苗栗縣府對斷橋施加緊急加固工程,在橋墩處加裝巨型鋼架。工程開展後,不少人不習慣斷橋的新模樣,隨即對保育手法熱議。

有部份人認為即使加裝支架後的斷橋,其景色不如以往,但可以進一步減少大橋倒塌的機會。不過,有部份人則覺得斷橋的特色在於自然斷裂,強行控制橋樑的結構狀況,會令橋樑的特色盡失,亦有人覺得白色的鋼架跟棕紅色的古橋格格不入,鋼架的配置大煞風景,令大橋「四不像」。

除了普羅大眾,多位專家亦對保育大橋的手法有意見。據台灣媒體引述,苗栗縣文資審議委員劉敏耀認為,任由斷橋毀損會令三義鄉蒙受損失,加固工程屬避免斷橋毀損加劇的「必要之惡」。文化大學景觀學系教授郭瓊瑩則覺得修古蹟應「修舊如舊」,盡量保持原樣,而她個人則不太支持在古蹟加東西,認為人類文明會隨時代變遷而改變,沒有永恆的,古蹟若「修舊如新」,歷史、藝術、文化、科學價值就不見。

鋼架被塗黑後的模擬效果圖:(圖片來源:苗栗縣文化觀光局)

在修橋爭議爆發後,管理龍騰斷橋的苗栗縣文化觀光局表示,進行加固工程的目的在於避免磚塊陸續掉落而造成人命傷亡、財產損失。局方亦強調大橋的鋼架將會被塗成黑色,以降低支架與橋身的違和感。

龍騰斷橋是如何形成的?

龍騰斷橋因地震而形成的,詳情可參閱內文

龍騰斷橋為甚麼要進行保育工程?

龍騰斷橋近來因有結構出現裂縫、位移等問題,出現安全疑慮,故苗栗縣府對斷橋施加緊急加固工程,詳情可參閱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