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斷魂槍:香港首齣南北武術同台電影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作者:賴家俊


近代武術史上,以「五虎下江南」促成北拳南傳,1928年南京中央國術館成立,以此為契機招了五位北方拳師南下授拳,成為武林交流史佳話。而武打電影史上,亦在1951年出現第一齣南北武術共冶一爐製作,這齣便是同樣以民國為背景的「五虎斷魂槍」。

「五虎斷魂槍」由鷹鵬影業公司投資,由著名武打片導演胡鵬執導,林世榮弟子梁永亨(早年「黃飛鴻」電影武術顧問)任武術顧問,由國語演員王元龍、于素秋、粵語演員關德興、李蘭、曹達華合演。

于素秋和曹達華,早於「五虎斷魂槍」已合作

 

香港首部南北武術同時較量的劇目

小說《斷魂槍》作者老舍

本片是香港首部有關南北武術在劇中同時較量的劇目,亦是首部南北影星合作電影。話說當時香港電影有南(粵語)北(國語)陣營之分,國語片較粵語片多了一個台灣市場,但製作成本也較高,獲利不易。有見及此,電影公司嘗試以粵語片模式製作,卻以國語片出品發行,希望從而提高獲利。

「五虎斷魂槍」的故事,原型於作家老舍一篇短篇小說《斷魂槍》。電影題材在當時算是新穎,大玩南腔北調製造笑料,亦賣南北武藝較勁。故事場景橫跨華北到廣州,講述華北「威遠鏢局」著名鏢師方天龍(王元龍 飾),為了家傳絕技不可外傳觀念,只肯把祖傳「五虎斷魂槍」法傳授給妻子張素青(李蘭 飾),而不肯傳給女兒方雪珍(于素秋 飾)。後來為避軍閥戰亂,張素青與家人失散,隻身南下來到廣東鄺家圍,蒙神鞭手鄺飛虎(關德興 飾)收留,聘她為其子女乾媽,素青遂將槍法傳授給鄺玉麟(曹達華 飾)。八年後,方雪珍女扮男裝押鏢往廣州,陰差陽錯與鄺玉麟結怨,並得悉玉麟懂「斷魂槍」。事後方天龍大怒,遂親自登門向師鄺飛虎父子下戰書挑戰,於是演出一幕南北武林高手的龍虎會。

五六十年代的武打片,武打演員多為大戲戲行出身,很多旦生亦曾學習武術。例如男主角王元龍,曾於保定陸軍學校畢業,有從軍及習武經驗、關德興為粵劇武生兼曾習白鶴拳。女角于素秋為北派武生于占元千金,反而另一女主角李蘭只是第一屆香港小姐(1946年,並非後來無線香港小姐)出身,在當年來說是大卡士製作。

南北武術與武學倫理

本片兩個核心命題:其一為大賣南北武術互相較量,其二為武學倫理的探究。

1951年《五虎斷魂槍》

可留意情節:

11:45 關德興解拳經,以柔制剛,以智制柔
25:00 于素秋耍槍
1:23:20 曹達華抨擊祖傳/秘傳令武術日漸消失
1:25:30 鄺方對戰

南北武術較量上,本片兩位主角的背景設定均不是現實中的門派,王元龍與關德興交手亦打成平手,希望帶出南北武術各有千秋不分高低。片中亦嘗試突顯一些南北功夫功架,例如于素秋大耍靈秀的槍法、方鄺兩位南北拳師比試時,北方拳師多以腿功遞進,而南拳則以拳肘埋身,都是當中值得一看。

另一方面,本片在表述兒女之情、師徒之義時,亦有探索傳統武學倫理問題,例如關德興借講授拳經,解釋以剛制柔,以智制柔,注重臨場應變多於墨守成規。而片中最要強調的是抨擊以「祖傳/秘傳」的國術傳統,這命題早於老舍《斷魂槍》小說中,已藉男主角沙子龍寧可遭鄉里嘲笑怯戰,拒戰來拜師的高手,也不願傳授家傳「五虎斷魂槍」,從而質疑國術中「秘傳」這傳統。

導演胡鵬在電影特刊中說過:「我們中國有很多著名的武術,都因為『祖傳』『秘傳』的自私心理,便日漸消失,這是很可惜的也是攝製本片的另一動機。」電影借曹達華之口,勸喻方天龍只執於秘傳家學,武功早晚失傳。

電影「南龍北鳳」劇照,左起林家聲、梅蘭

1963年,胡鵬翻拍這片,電影改名《南龍北鳳》,角色和招式名字全部大改換,但故事情節基本不變。新版以南紅代于素秋、林家聲代曹達華,筆者個人覺得在武打設計上兩版各有千秋。而以石堅換關德興,少見石堅演正派,甚感有趣「過癮」。

1963年《南龍北鳳》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武備志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