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德川家康為另一人所扮 從金正恩「替身」看「影武者」歷史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神隱多時的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五月一日勞動節再次亮相出現剪綵活動,坊間有傳言比較片段中的金正恩,指那個是金正恩的替身,並且引證北韓領導人一直有用替身的習慣。這些捕風捉影的揣測,我們無法證實,但大眾對政治替身這議題卻甚感興趣。其實遠在古代,政治人物為了安全理由,經常會設有替身,而日本更對武將大名替身以「影武者」稱之,更由此衍生了不少與「影武者」有關的傳說故事。這次也為大家談談有關「影武者」的歷史文化和相關影視創作。

影武者(日語:かげむしゃ)是指日本戰國時代武將、大名的替身,這些替身以相似的面貌身形,穿相同服裝,以達到掩飾主人、混亂敵人的目的。由於當時相機尚未發明,襲擊者無法利用照片確認身份,故為一種有效的保安手段。

而日本以外,中國歷史上便很早有這種政治替身存在。例如春秋時代齊晉兩國爭霸交戰(公元前589年),齊王戰敗乘戰車逃脫,坐在車右的陪乘武士逢丑父為了主君安全,與齊王掉換位置坐。春秋時代仍然很講戰爭禮儀,主帥和衛士在車上位置有嚴格規定,故逢丑父在危急中以換車位以瞞過敵人,讓齊王可以借機逃脫,後來二人雖然都被捕獲,在遭捕前逢丑父與齊王換了衣服,逢丑父還故意擺出王者架勢,以讓敵人誤會他們身份,以保主君安全,可說是中國最早出現的「影武者」。

又楚漢相爭時期,有次劉邦被圍,大將紀信假扮劉邦引開楚軍,讓劉邦得以與數十騎突圍,後來班固在《幽通之賦》將紀信以「影武者」身份代主君而死的忠義,與殷周時代微子、箕子、比干和伯夷等相提並論,並予以表揚。有人說秦末張良派人刺殺秦始皇,結果誤中副車,很有可能這個副車也是「影武者」,所以才會讓刺客誤以為他是秦始皇,讓真的秦始皇避過一劫。

在日本歷史上,最早出現「影武者」傳說是日本史上唯一一次自行稱帝的平將門,而「影武者」職責亦以戰國時代為分水嶺。公元十世紀武家平將門反叛朝廷,自立門戶,遭到其他武士圍攻。為了避過敵人刺殺,據說他將六位「同姿之人常伴左右」,號稱「七人將門」,美其名是說自己得到北斗七星之神妙見菩薩保佑,實質以這些「影武者」迷惑敵人,變相保護自己。及後日本亦時有在戰場上「影武者」出現,這些「影武者」職責在戰亂時用作調虎離山,以保主君安全。

【延伸閱讀】

【金正恩】北韓最高領導人近衛特工 練武多於射擊不是因經費問題

【仁王2】日本武士刀裡的妖怪故事 啟發多個故事創作

【FF7】克勞德破壞劍斬得行雲流水 史實大劍其實一樣得

│與影武者有關的日本諺語

在戰國時代以前,影武者主要功能是在戰場上保護主君生命安全,在危急時爭取時間保命,而到戰國時代開始,「影武者」開始出現了政治替身的職責,甚至是戰爭中用來迷惑敵人。

日本諺語「元の木阿彌(もとのもくあみ)」,意即「最後還是回到原來狀態」,便與戰國時代影武者故事有關。戰國時代,大和郡山城城主筒井順昭死時,繼任的筒井順慶年紀尚幼。為了避免家族內鬥,因此暫時以一位聲音與筒井順昭神似,但雙目失明的人裝病,此人名叫「木阿彌(もくあみ)」。此人暫代三年職位之後,才發布筒井順昭的死訊,而讓筒井順慶繼位。此時木阿彌也恢復自己原來的身份。

戰國軍神武田信玄亦是將影武者運用戰爭中的俵俵者。武田信身邊設有至少三位「影法師」,這些「影法師」經常穿與信玄相似的衣飾和使用他的旗幟,讓戰場上同時出現多個「武田本陣」。據說其中一場川中島戰役,武田信玄與上杉謙信展開「一騎討」(單挑),當中的武田信玄其實也是一名影武者。按照《甲陽軍艦》所載,武田信玄去世前曾要求三年秘不發喪,讓弟弟武田信廉擔任自己的「影法師」,以混亂敵人情報。但有評論指因為信廉曾擔任「影法師」,日後一直不讓繼任者武田勝賴指揮,他的不合作亦釀成勝賴對織田信長於長篠之戰戰敗。

德川家康的影武者傳說,更釀成後來小說《影武者德川家康》的誕生。1902年村岡素一郎的《史疑德川家康事跡》出版﹐他質疑最終開創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這個首代德川大將軍不是他本人,而是冒名頂替。他認為真正的德川家康於1560年前後已離世,當時家康長子松平元康只有3歲,家臣為了德川家在強鄰環伺的局勢安全,便以一名叫世良田元信的「影武者」假扮家康,因此歷史上家康由次子打後的兒子,都是這位影武者後代。所以1579年織田信長要求德川家康殺私通敵人的松平信康時,這位「影武者」便可處之泰然痛下殺手,剷除這個本來正統的繼承人,而後來也從沒有提高過松平信康這個「兒子」的祭祀待遇。作者還引了好幾個例子去解釋他這個驚為天人的觀點,但在史學界普遍對這個「說法」抱極大質疑。

+1

│文藝創作經典影武者故事

但家康與影武者這故事,在文學界卻成為樂此不疲的創作話題。1986年,小說家隆慶一郎開始連載小說《影武者德川家康》,將家康的死設定在1600年關原之戰期間,並繼續沿用世良田元信演影武者,以助德川家挺過關原一戰這難關,穩定軍心,並實踐自己政治理想。由於這小說寓奇情於歷史事實中,因此受到熱烈歡迎,1998年和2014年兩度被改為電視劇,更有漫畫版改編。

小說以外,影視作品也深受影武者所啟發。今年正值110周年誕辰紀念的日本鬼材導演黑澤明,他在1980年拍攝的《影武者》便是以武田信玄與影武者故事為創作藍本。故事中武田信玄因戰術需要而要選用替身「影武者」以策安全。本來應被殺的竊賊「影」,被本來擔任信玄影武者多年的武田信廉發現,要「影」假扮成武田信玄。後來信玄病死,要求家臣三年不發喪,「影」被迫繼續擔任影武者,更深深的依附於這個身份以至不能抽離。到他被周圍的人識破揭穿身份時,他卻難以適應原有身份,而選擇作為一名武士戰死沙場。《影武者》後來獲得了康城影展金棕櫚獎,並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電影。

2018年由張藝謀執導的電影《影》,同樣是講替身的故事,便是張藝謀以黑澤明《影武者》為參考靈感的創作。故事以《三國演義》荊州爭奪戰改編的架空歷史為背景,融入中國山水美學,同樣以替身為主軸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