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刀】細訴千年工藝匠心 戰爭模式帶動鑄刀技術變革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大家好!我是編輯K。日本刀是日本武士的象徵,大家受到影視文化的影響,根深蒂固認為日本刀是無堅不摧的戰場砍殺兵器。小編早前參加了由千月堂主辦,日本戶山流居合道連盟三段劍手張志華先生主講的【電光影裡斬春風 淺談賞析日本刀】講座,當中卻述說了一段日本刀由工藝品到戰場武器,交織輪替發展的演變史。

延伸閱讀

【武博】日歐劍術交流:由握劍到有效打擊

【本地新聞】三位博士同場討論 改變中日韓命運的壬辰倭亂

是次講座分三部份,主講者從認識日本刀、日本刀分類和日本刀的歷史流變為切入點,分享如何可鑑賞日本刀,這次小編節選分享的是歷史流變這部份。

日本刀的興衰與歷史發展有關,早年是戰爭模式影響鑄刀技術發展,後來則是由實用品到藝術品交替轉換的過程。

1668年的日本士兵畫像。(Getty)

平安時代日本鍛刀技術銳變

據考古研究所知,日本早於彌生時代(前300-250)便已有石刀應用在戰鬥中。公元四世紀青銅技術從中國傳入日本,當時日本刀以「直劍」形狀為主,主要為貴族用品,並在奈良時代引入中國製造的唐大刀或仿中國樣式的唐樣大刀。

去到平安時代(794-1185),日本刀發生蛻變,「反」(見圖)(編按:刀身呈弧形部位)開始在刀身出現,鎬筋(見圖)採用新的幾何設計,讓開角角度更大,刀身更有利做出劈擊。張志華表示,據日本較流行的說法,流行於東北及蝦夷的蕨手刀,刀刃朝上而刀柄有所扭曲,是「反」的早期形態。朝廷派遣的坂上村麻呂在征蝦夷過程中,將這種流行於東北的造刀技術融入當時流行的唐刀技術中。這時期流行馬上戰,弓鬥以外,兩騎的刀鋒交戰為重要戰鬥模式,但傳統直刀不利武士在馬上拔刀,所以引入「反」的弧度設計,讓武士更方便在馬上拔刀作戰,騎兵亦輔以馬匹的衝刺動力,以拖劈的形式來發揮刀的殺傷力。太刀成為戰場上的主要兵器,直到安土桃山時代(1568-1600),密集步兵戰日漸普及,用於騎兵的太刀才開始沒落。

江戶城下町促進刀匠交流

戰國末年到江戶時代,武士刀開始朝藝術品的方向發展。豐臣秀吉頒佈了刀狩令,明確地規定武士的佩刀特權,社會日漸穩定,武士刀被亦賦予新義。刀匠在太平盛世下把武士刀變成藝術品,更講究外觀設計,讓武士刀更有收藏價值。當時官府亦指定了鑑別武士刀的專家,給每一把獲鑑定的武士刀發出「折紙」 (證書)。

經歷了江戶時代二百多年安定繁榮,一些新發展更促進武士刀朝工藝品發展。江戶時代,城下町大大發展,大名向江戶幕府朝覲(臣子上朝謁見君主)的參覲交替制,讓大名及其隨員需要頻繁上京,在此路程中就促進了沿途經濟物流。在江戶時代以前,日本主要的五個鑄刀點,分布於全國幾個重要鐵和碳的資源區;但江戶時代,物流日漸暢通,刀匠在江戶和大阪等大城市的城下町駐紮時亦不愁生產物料短缺,他們在城下町聚居也能互相交流技術,提升整體鑄刀技術水平。

江戶時代的物流發展,促進城下町發展,町內不同地域的刀匠亦開始交流技術。 (metmuseum.org)

可是,武士刀朝藝術品方向發展,變成身份和裝飾象徵時,雖然豐富了刀身的美學,但卻犧牲了刀的實用價值,當時不少武士刀都是外表亮麗,但劍身長厚不足,未能用來斬擊。江戶中後期,刀匠水心子正秀(1750-1825)反思這個問題,強調刀具的實用性和保護自身的功能,他通過寫作和教育打破主流武士刀等同工藝品的看法。他的弟子固山宗次、大慶直胤等成為幕末著名刀匠,武士刀再一次變為強調實用的武器,這理念在幕末新選組和反幕的維新志士間得以生根發展,讓武士刀在幕末再一次成為用作戰鬥的兵器。

德川幕府末年,武士刀再一次被強調應為實用武器。(Getty)

到明治維新(1868-1911)頒行廢刀令後,禁止人民私下復仇,刀匠生計受到極大打擊。尤幸明治天皇十分愛刀,在朝廷引入美術作家彰顯制度,包括刀匠在內的多種傳統工藝都獲政府保育推廣,造就了月山貞一、宮本包則一班著名刀匠,當中月山貞一的家族更是世襲為皇室造刀。

靖國刀匠鍛鑄高級軍官用刀

昭和年代(1926-1989)日本擴展在亞洲的影響力,對外戰爭頻繁,日本刀又被提上到「實用武器」的討論中。早年日本政府在陸軍引入西式軍刀術,但發現未能有效運用,於是重新參考日本刀形制改良軍刀,把傳統太刀改做為軍刀 (94式軍刀)。日本刀匠兼國會議員原彥三郎等,於靖國神社建立東京日本刀鍛煉會(1933),目的是鍛造傳統日本刀供戰時高級軍官使用,由於會內每一名刀匠名前都有一個「靖」字,因此又稱為靖國刀匠。這群刀匠以高規格和精工打造了8000多把靖國刀,兵器以外亦成為軍官身份象徵。

二戰以後,日本實行嚴格刀匠登記制度。(Getty)

戰後盟軍看守時期,日本禁止民間製造冷兵器,一直到1953年解禁,並引入登記制度。當時政府頒令所有刀匠都需要登記執照才可執業,每個月只可鍛造2把長刀(太刀、打刀)或3把短刀,每把刀亦要在警處登記並獲發證明書,而早年的證明書更會詳列歷代刀主。

張志華表示,當代鑄鋼技術相比起傳統技術,已大大提高金屬品質和硬度,但日本依然採用傳統的人工折疊法打鋼,讓日本刀保留了傳統的刃紋和工藝美,這是機械大規模生產所不可替代的。

相關文章

【圖輯】日本美術刀劍展 講解日本刀的製作及鑑賞

【日本刀】巴西唯一日裔鑄劍師 無傳人憂身後手藝沒落

中日武術的交匯和傳承——雙手刀劍簡史

【程宗猷.單刀法選】見證中日武術的交會 以雙手刀打出少林棍術

韓國刀 VS 日本刀:五大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