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鞭|蝙蝠俠貓女得心應手的軟兵器 為何不見於歷史戰場中呢?

撰文:衛爾良
出版:更新:

不少電影遊戲角色都會手執皮鞭作戰,靈活起來可以如手般遠處取物,威猛如龍飛鳳舞般擊退敵人。現實中的皮鞭又是真的如此嗎?揮動時的「啪啪」巨響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2

▍鞭的起源及日常用途

這裡指的鞭是指長條狀的「軟鞭」,而非金屬制的「硬鞭」。有傳硬鞭的出現源於驅車策馬,為免馬鞭與束馬的繩子相互糾纏,故作硬鞭。

鞭的字形演變。(圖片擷取自︰www.zdic.net)

「鞭」,會意字,金文形體像手持皮鞭抽打馬匹屁股。篆書從革,表示鞭子以皮革製成;從便,表示有了鞭子便於控制牲口。

「鞭」在上古的本意是指皮質的鞭子,如《左傳.宣公十五年》有「雖鞭之長,不及馬腹」。《說文解字.革部》:「驅也。從革𠊳聲。」而《說文解字注》則再有解說,指︰「鞭,毆也。......擊馬之箠用竹。毆人之鞭用革。」又見《浮生六記.卷二.閒情記趣》:「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當中的「鞭」便成為了刑罰的意思。

在日常用途中,鞭子一般用於擊打動物作為訓練或引導手法。另一方面,鞭子自古以來亦作行刑之用,是一種自古相傳的肉刑。

▍鞭的技法與武術用途

軟鞭在武術上大致分為兩類︰皮革類(如皮鞭)及鋼鍊類(如九節鞭)。前者以皮革製成,長度因用者而異,一般介乎4尺至12尺。鐵鍊鞭則由鏢頭、握把、中間若干鐵節組成,節與節之間用圓環相連,因節數不同而有七節鞭、九節鞭、十三節鞭等。近年還發展出一種半皮半鋼的麒麟鞭,以牛皮手柄串連不鏽鋼鏈尾接尼龍鞭鞘,成為國內武術競賽項目之一。

現代武術中的軟鞭長度一般以人體直立時「鞭把」觸額,鞭尾觸地為宜。主要用法有:纏、掄、掃、掛、拋、舞花、地趟鞭等。可用單手或雙手各持一鞭進行演練。

軟鞭大多範圍廣闊而姿態多變,不熟練者很容易自傷其身,十分講求使用者的技術水平。必須由於鞭體通軟且長,揮舞時必須借助鞭體移動慣性來運動,因此擊打後的回復反應一般較慢(鞭體愈長愈為明顯)。在以上影片中,大家可以觀察到鞭子長度對揮擊反應的影響。

鞭擊威力最強之處集中在鞭尾,擊中能使對方皮膚破裂,造成劇痛。但相比其他有刃或鈍擊兵器,鞭擊欠缺打出致命傷害的能力,只要對方披上基本護甲便化大幅減低鞭擊傷害。若以鞭身其他部位擊中目標的話,由於勁力傳遞有差異,威力將會大為減小,因此鞭擊的著擊範圍十分細小,擊中難度甚高。

(影片擷取自︰Youtube)

影視作品中,不時出現以皮鞭主動捲物或是捲走敵人兵器的情節,其實在現實中並不常見。誠然,若以鐵鍊鞭或皮鞭鞭身擊中固定物體,鞭身有機會因為動作慣性而捲在其上,但並不一定能夠捲實目標。即使剛好捲實目標,亦同時代表手中軟鞭不能輕易撤去,失去繼續揮動攻擊的功能,變相敵我兵器一同無效化,得不償失。

另一方面,皮鞭基本上欠缺擋格能力,只能透過不斷揮動來威脅對手。一旦一擊不中或是未能擊中要害,讓對方趨至近身,皮鞭便會失去了有效攻擊能力。

由於軟鞭傷害有限,對用者技術要求高,又需要較大範圍的空間揮動,跟講求實用、陣型活動的戰場完全不合,所以一直以來都只作為民間武術兵器使用。反之,金屬製的硬鞭卻確實盛行於唐末兩宋期間,作為戰埸破甲兵器使用。

▍鞭的破空聲

鞭子在空中揮擊時不時會發出「啪啪」的巨響,到底那是怎樣形成的呢?

那記巨響其實是由鞭子尾部擊出小型「音爆」所產生。當鞭子揮動時,動力經由鞭體以波紋狀向尖端傳去,直至接近末端時速度迅速提升,當鞭子的一段運動速度超過音速時,便產生出一個小型音爆,發出巨響。

(影片擷取自︰Youtube,https://youtu.be/AnaASTBn_K4)

Youtube 頻道「Smarter Every Day」在2年前便製作出一段影片,以高速攝影及動作捕捉技術,拍下了鞭子擊出音爆的影像。

你知道日本弓道中的「射法八節」嗎?點擊圖片觀看說明:

+4

你一定好奇的「印度八大兵器」,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