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武術人生|從黃淳樑和葉正看詠春尋橋︰膀手、腰馬合一、起腳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武備志編按】本文節錄自陸地口述、Nico Tang 撰《陸地武術人生——從詠春、截拳道到八段錦》〈尋橋〉一節,本次節選部份是作者論述黃淳樑和葉正兩位師傅對「尋橋」的看法,談及尋橋中的源由、膀手、腰馬合一及起腳。

尋橋

首先「尋橋」有兩種寫法,一種是尋找的「尋」,另一種則是沉澱的「沉」。巧合地,陸地的兩位師父黃淳樑和葉正,各自採用了一種寫法,兩個人對尋橋都有不同的見解。「黃淳樑師父用尋找的尋,葉正師父則是用沉澱的沉。原因亦與他們的個性有關。黃淳樑師父注重步法走位,實戰經驗也非常豐富,他認為在對戰時,要不斷『尋找』能攻進對方的『橋』,所以他用尋找的尋;葉正師父長得很高大,腰馬也練得很好,所以他會用沉澱的沉,以突顯腰馬力的重要性。而我所教的尋橋,就包含了他們兩位的見解,但寫出來還是用尋找的尋。」

+1

「為什麼我會選用尋找的尋?在解釋之前,應該先說一下何謂『橋』。很多人都以為尋橋,是尋找橋手的意思,這其實是錯的,因為尋找橋手,就違反了詠春『追形不追手』的原則。那麼這個『橋』究竟是什麼?黃淳樑師父便曾經說過,小念頭是朝形,就像你練習射槍,有一個標靶在你面前,你只需要站著打中標靶的紅心就行了。而尋橋則是追形,即是在實戰裡,對方不會站著不動給你打,所以作為進階的尋橋,練習射槍的標靶會開始移動,你需要追著它們來打。為什麼是它『們』呢?因為這時的標靶不只一個,可能有很多個,而且不只是左右移動,是三百六十度圍住你來移動。面對這樣的情況,你便要不斷尋找那些移動中的標靶的紅心,這個紅心就是對方的子午線。子線是豎,午線是橫,一豎一橫的中間就是紅心,對方的紅心與自己的紅心,這兩點之間劃一條最短的直線,這條線,便是『橋』。兩人對戰,誰搶到這條『橋』,誰就會贏。但別搞錯,這條線並不是詠春所講的中線,中線是指人體中間的那條線,是不會變的,但你與對方之間的子午線,卻會因兩人的距離而改變,所以在對戰中才要不斷尋找。」

作者陸地博士於1980年代師從詠春師傅黃淳樑,後師從葉問次子葉正。除詠春外,他還受業於李小龍直傳弟子黃錦銘,是黃錦銘認可的截拳道傳人。1997年,陸地在李小龍遺孀李蓮達正式授權下,創立了「振藩截拳道香港分會」(現稱香港振藩截拳道總會),及於2000年在黃錦銘授權下設立「振藩國術館」,宏揚國粹。此外,陸地亦師從少林寺四大金剛之一的釋延王,學習有助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易筋八段錦內功。

尋橋裡的膀手

尋橋跟小念頭一樣,共分三節。當中有三個重點,就是上馬、轉馬和起腳。在小念頭和標指裡都沒有起腳,繼尋橋之後,要到木人樁才會再起腳。所以這三個重點,都與腳有關。陸地說,小念頭主要是練上半身,練手,但下半身也有練,練的是二字鉗羊馬。尋橋則是手腳並練,講求手腳互相協調。「尋橋其實就是練習怎樣進入實戰狀態,當中包括了角度的轉變,以及力量的轉變。角度的轉變,主要是黃淳樑師父教我的,而力量的轉變則主要來自葉正師父。角度的轉變很易理解,就是當敵人從不同方位出現時,你怎樣應變,以及怎樣以最快的速度攻擊敵人。至於力量的轉變,怎樣轉呢?在尋橋的三節裡,可以見到上半身主要的動作都是膀手,但這並不代表『攤伏膀』裡膀手最為重要,而是因為膀手是被動手,這又不代表膀手是防守,相反它是進攻來的,甚至乎,尋橋裡每一下動作都是進攻。」

「被動手的意思是,我在被迫的情況下,要用到這一下膀手來進攻。怎樣為之被迫的情況呢?就是當攤手、伏手,什麼手都用不到的情況下,便要用到膀手。當你一拳向我打過來,我可以用拍手打開,也可以用伏手或抌手去擋,這樣就無需要用到膀手。所以通常是在兩個人距離極短的情況下,你來不及用其他手時,才會用膀手,因為膀手是用手踭帶起的,所以速度也是最快的。而之前說,小念頭裡最難練的就是膀手,相信學過詠春的人都會同意我這個講法。所以,在尋橋的設計裡,上半身的動作是刻意選用了一種難度最高的手,讓你練習三種不同的發力方法,當你把最難的一招都練好了,其他自然也不成問題。」

【延伸閱讀】

【武編週記】記錄片《守道》:大時代下葉問詠春的兩條路線

詠春|江志強師傅新書闡釋半生拳學見解 去偽存真望回歸詠春初衷

腰馬合一

尋橋的第一節,主要是練轉馬。轉馬,看上去雖然只是一個人在轉來轉去,但其實比起小念頭的靜止狀態,增加了很大量的腰力。第二節,則是練上馬。向左上完,向右上。而第三節,就是練腰馬合一的力。「腰馬合一最難的地方,就是要『放棄』雙手。因為如果你用雙手去策動,很容易就會用了肌肉力。所以尋橋第三節裡,上半身的膀手一直都是低膀手。很多人都曾研究,低膀手可以怎樣用,但詠春的套路不是教我們怎樣用,用是很自由的,套路是教我們怎樣去練習。所以,低膀手在這裡出現,就是讓你把雙手垂下,不要試著用手,才能感受到來自腰馬發出來的力。當然,要真正做到腰馬合一是不容易的,我的徒弟也不是每個都做到。葉正師父晚年也曾說過:『唉,今時今日沒多少個徒弟能把腰馬練好。』但有幾個能練好也不錯了,這證明不只是師父做到,不是神話傳說。其實每個門派,都很講究腰馬合一,就說明了它在傳統功夫裡的重要性,而且腰馬力一點都不神秘,它只是一種運用人體力學的技巧。」

起腳

轉馬、上馬,之後還有起腳。很多人問,尋橋有多少種腳?沿用詠春的「三八」分類,一般的答案是:三種腳,但這三種腳卻可以有不同的演繹。「尋橋有三種腳,去到木人樁就有八種。為什麼尋橋會刻意要我們先練三種腳?如果細心看過葉問師公當年那部八米釐的影片,你可能會發現他其實只有一種腳,只不過是用三種不同的角度踢了三次。而在尋橋裡,其實只有一種正身腳,不過一共踢了八個方位,因為尋橋是為了實戰而練的套路,實戰時對手可能會從你的三百六十度中任何一點出現,這八個方位就包含了這三百六十度,一個『米』字。至於為什麼是正身腳呢?正身腳是最基本,也是最穩定的踢法。側身踢會比較易失重心,低踩腳也會令身子歪了,所有踢法都沒正身腳那麼好。那麼詠春裡一共有八種踢法,每一種踢法都可以踢八個方位,即是說總共就有六十四種踢法,變化相當大。」

書本封面。(《陸地武術人生──從詠春、截拳道到八段錦》,三聯書店提供)

《陸地武術人生——從詠春、截拳道到八段錦》
作者|陸地(口述)、Nico Tang(撰文)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年7月12日

【本書內容獲「三聯書店」授權轉載。】

武圖App2

【形意拳共分有十二形,不曉得大家能否盡數?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

+7

八種太極發勁方式,點擊圖片觀看文字說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