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齡科技】安老需以人為本 切勿盲信高科技

撰文:陳琬蓉
出版:更新:

十億樂齡科技基金出台,坊間興高采烈討論樂齡科技如何在安老服務中大放異彩。但回歸根本,究竟本港安老界需要怎麼樣的樂齡科技?樂齡科技與其他創新科技一樣,是「越Pro越好」,還是反而會弄巧反拙?

馬錦華強調樂齡科技產品並不是一個解決安老照顧問題的終極方案。(鄧倩螢攝)

只需以人為本

作為本港第一批樂齡科技的推手,長者安居協會首任總幹事馬錦華認為即使產品種類百花齊放,但業界不能盲信高端科技便一定有助益。他總括推廣平安鐘的成功經驗,便是「需求主導、產品實用」,將其融入安老生活中。平安鐘的設計原理其實十分簡單,只是配備遙控掣及一部主機,主機接駁家居電話線後,當長者有任何緊急需要,便可按動遙控掣及主機上的按鈕向服務中心求助。時至今日,平安鐘的應用已不僅限於緊急救援服務,更多是在關懷長者上發揮作用。他強調樂齡科技產品並不是一個解決安老照顧問題的終極方案,只是將長者與整個大環境連結起來的輔助工具。

不一定要「好high-tech、插晒掣」才是好的樂齡科技,應還原基本步,「啱用、識用、容易用」便足夠。
長者安居協會首任總幹事馬錦華

馬錦華曾應邀主持一集與樂齡科技有關的電視節目,觀摩丹麥樂齡科技普及化的策略。總結丹麥之行,他認為當地樂齡科技之所以成功,重點不外乎「Care for the Career」(關懷照顧者)以及「Independency」(讓長者獨立生活)。為何讓長者獨立生活也是樂齡科技的推行目的?他以院舍臥床長者需要為例,指出若有科技能夠解決長者一些簡單需求,便可以不用勞煩多名護理員事必親力親為幫長者轉身翻床,減輕人手以及長者的壓力:「在香港如果臥床長者想翻身,便需要按召喚護士的按鈕,護士會問『屙尿呀』?如果不是,他便離去。但長者可能只是需要翻個身。」他在節目中道。

若有科技能夠解決長者一些簡單需求,便可減輕人手以及長者的壓力。(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這張床的好處是有個按鈕,如果長者想翻身的話便可以按着,不一定要靠人幫。」馬錦華受丹麥物理治療師設計的「可以幫忙轉身的床」啟發,解釋實用的樂齡科技如何同時輔助院友及照顧員。所謂「可以幫忙轉身」,其實只是將捲布機的原理糅合在睡床中,只需要用電動機捲動四米長的床單,當長者捲動到床邊較高一側時,便可借助捲布機拉扯床單的拉力將長者托起,繼而側身;不僅減少照顧員徒手為長者翻身或清潔換衣服引發的勞損,亦為長者在有限的活動能力中提高獨立性。「所謂創新,其實就在於貼地。」

馬錦華從親身試驗「捲布床」後總結,如果有科技能夠解決長者一些簡單需求,便可以不用勞煩多名護理員,減輕人手以及長者的壓力。(香港電台7月14日播出的電視節目《樂齡帥靚正:樂齡科技》截圖)

不需火箭科技

身兼香港買位安老服務議會主席的連鎖私營安老院舍負責人謝偉鴻則不斷重申,安老院舍應用樂齡科技從來不需「Rocket Science」(火箭科技,意為複雜產品)。他從經營角度分析,認為現階段對院友最實用的,不外乎應用於監察遊走長者、整合分析長期健康數據,以及刺激認知障礙症患者三個大方向。他以巡院醫生到診院舍為例,通常會按照長者當時的健康數據而調校藥物分量,但長者的健康狀況偶有浮動,需要長期觀察:「有些老人家可能當下情況良好,醫生就為其減藥,這是不穩定的。」他指出基於現時安老業界記錄院友的健康數據多以紙本為主,令數據斷續,難以連貫觀察;認為如有資源支援下,院舍設置簡單的科技系統將老人家的健康數據長期收集整合,匯出報表供醫護人員參考,將會提升護理質素。

謝偉鴻強調,安老服務的對象始終是「人」,科技人性化並不是在每一個安老服務都通用。(鄭子峰攝)

「始終沒有東西可以代替人手。」謝偉鴻也強調,安老服務的對象始終是「人」,科技人性化並不是在每一個安老服務都通用。「就像炒飯有炒飯機,但老人家有些喜歡乾,有些喜歡濕,口味不同,是不是(用機械)可以一勞永逸?」謝偉鴻認為樂齡科技若要在院舍發揮最大效能,便要在人力鞭長莫及的地方提供支援,彌補不足。其他花巧新奇的產品,院舍就要根據實際環境及條件,考慮與實際工作流程上有無架床疊屋,以免最終成為束之高閣的「雞肋」。

安老服務的對象始終是「人」,科技人性化並不是在每一個安老服務都通用。(資料圖片/吳煒豪攝)

應用科技不可減人手

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認同,推動樂齡科技不等於用機械取代人力,「好多人以為靠樂齡科技就可以減省人手,外國經驗告訴我們是不可以的,因為安老始終不是工廠,是對人的服務,科技可以做的是減少工傷,也可減少體力勞動,另外就是讓人們做更多有價值的工種,例如與老人家談心……所以說減少人力是困難的,反而是要增加優質人員去使用這些科技。」

林正財概括,樂齡基金可在三個層面發揮作用:一是改善安老院舍環境,改變社會對安老服務的負面觀感;二是使用家,即長者直接受惠,既可在接受服務更舒適,也可在復康儀器幫助下改善健康狀況;三是提升院舍管理質素,除了減少工傷,還可促進行業專業化,吸引年輕人入行。

林正財認為,樂齡科技的作用應是令人手能夠有時間進行更多「對人」工作。(陳琬蓉攝)

10億元樂齡基金即將接受申請,預期將運作五年,林正財曾樂觀預測,基金在運作兩至三年後便需繼續加碼扶持。誠然,以樂齡科技協助本港安老服務是未來大勢所趨,亦是香港「智慧城市」發展的有力策略之一。

在樂齡科技應用上,資源先導無疑能起帶頭作用,但若作為長策發展,則與安老界人手培訓、院舍環境、業界信心等整體各項因素環環相扣,實不能斷層分開討論。在業界及前線員工仍在患得患失的摸索階段,政府可牽頭帶動的絕不止增撥資源,更應同步成立測試平台,以及將人手培訓列為發展樂齡科技的主要綱領,才能讓業界在多線自由探索的情況下獲得最大效益,真正達致智慧安老。

上文節錄自第134期《香港01》周報(2018年10月22日)《十億基金放任式推動樂齡科技 智慧安老考驗官民智慧》。

相關文章:【樂齡科技】智慧安老產品多無以為繼 業界興趣低寧解決人手問題【樂齡科技】空間不足拖後腿 照顧員感受定成敗【樂齡科技】放任式推動智慧安老 長遠需考慮前線培訓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