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與青年民建聯商榷——勿將大灣區當成「香港問題回收站」

撰文:郝子雨 黃雲娜
出版:更新:

青年民建聯日前(9月27日)發表《施政報告》期望,促請特區政府解決香港年輕人所面對的學業、就業、創業、置業等「四業」難題。青民關注青年出路、積極建言,絕對值得肯定;然而,觀乎他們洋洋20多頁的解難良方,似乎把粵港澳大灣區當成「香港問題回收站」,例如他們認為香港住宅用地有限、住房剛需難以解決,所以支持港青到大灣區置業,再往返兩地工作或直接內地創業,天真地以為這樣就能一勞永逸。不得不說,這份「期望」所暴露的懶政思維令人失望——片面看待「青年問題」及將問題「拋向別處」,與當局如出一轍。

年輕人所面對的問題,如教育、就業、住房等,也是整個社會存在的深層次問題。(資料圖片/黃永俊攝)

「青年問題」不應被孤立看待

青年民建聯是香港最大政黨民建聯的「第二梯隊」,由35歲或以下黨員自動擔任。然而,這麼一群將來極可能參與管治香港的青年才幹,卻未能看清何謂香港的「青年問題」。

年輕人所面對的問題,如教育、就業、住房等,也是整個社會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如果將青年群體與社會割裂開來,等同忽視問題背後的結構性原因,也是對於社會改革的逃避。以迫在眉睫的房屋問題為例,在2011至2018年間,平均每年有逾11萬名非長者公屋申請者,當中有一半是30歲以下人士,其中更有多達47%具備高等教育或以上學歷;至於資助房屋,2017年申請購買居屋的10.4萬人當中,同樣有49%的申請者年齡在30歲以下。

什麼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和結構性原因?就是特區香港過度迷信自由經濟而無所作為,導致香港經濟結構固化、產業發展單一、欠缺新增動力、社會上流困難,加上當局對以市場主導的一次分配不聞不問、不願意制訂更加合理的按勞分配制度,至二次分配時又無法秉承公平正義原則調節社會資源,從而減輕基層生活負擔、提升市民生活質素等等,而正值精力最充沛、創意最發達、潛力最豐富的年輕人,卻苦苦糾纏於上述生活困局,根本無法一展所長。

青年民建聯於9月27日發表《施政報告》期望,促請特區政府解決香港年輕人所面對的學業、就業、創業、置業等「四業」難題。(資料圖片/黃舒慧攝)

別把大灣區當「香港問題回收站」

問題如此清晰,即只有推動政府積極作為、收回土地、發展產業、重整分配,才能為包括年輕人在內的香港市民解困。不過,青年民建聯竟然簡化問題,提議年輕人到內地買房置業,順便在當地解決工作問題——這不但對香港本身的土地及產業問題視而不見,甚至有把粵港澳大灣區當成「香港問題回收站」的嫌疑,以為只要令部份年輕人離開香港,就能減低他們對學業、就業、創業及置業等方面的需求,即等同解決了當局非常棘手的「青年問題」。

這種片面看待「青年問題」及將問題「拋向別處」的懶政思維,著實令人失望,甚至可謂與建制陣營和特區政府如出一轍。這些與既得利益集團關係千絲萬縷的政治人物,向來習慣將香港問題推給「土地不足」,但這既不負責,更忽視事實,因為香港並不缺地!例如最近被炒作得熱烘烘的租借珠海桂山島填海用地建造「香港城」的議題,就是將香港問題簡化成「土地不足」再推給內地甚至中央的典型例子,幸而廣東省政府對香港問題的認識都比香港政客透徹,有指內地當局認為香港土地開發率僅24%、絕非沒有土地,而拒絕借讓。

其實,當政府無法釐清與既得利益集團的關係,自然無法掌握土地發展主導權;同樣,當就業創業置業等難題源於產業結構單一,倘若港府不去促成金融、地產及旅遊以外的醫療、教育及創科等產業發展,又談何培養年輕人的本土忠誠感和歸屬感,帶領他們走向未來?正如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所長馮應謙曾在香港政策發展研討會中提出,香港官員不能把青年人當作另一利益團體處理、只從利益角度遊說青年人接受某些政策,而要多渠道傾聽。換言之,單以住屋和工作等作為離港發展的誘因,不僅是對青年問題的誤判,更會產生新問題。

最近被炒作得熱烘烘的租借珠海桂山島填海用地建造「香港城」的議題,就是將香港問題簡化成「土地不足」再推給內地甚至中央的典型例子。(新民黨提供圖片)

推動香港改革,就是建設大灣區

當然,香港絕對應該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它也的確是值得香港青年善用優勢、能夠一展拳腳的重大機遇;不過,包括青年民建聯和特區政府在內,社會普遍對大灣區對港作用存在一定誤讀,大家除了天真地以為香港可以藉灣區資源化解本地矛盾之外,也未能正確理解香港與大灣區的發展關係——首先,香港本身就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一份子,推動香港社會進行民生和經濟改革,本身就是對大灣區的一大貢獻;其次,基於「一國」便利和「兩制」優勢,香港絕對應該強化自身,並擔起大灣區的「龍頭」角色,大力發展教育、醫療及創科等產業,令香港成為匯聚灣區甚至世界人才的基地,而非把年輕人「趕」去大灣區。

須知道,當特區政府毫無策略地輸出年輕一代,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掏空本港人才,而如果香港就有良好政策和改革願景,大家又何須背井離鄉、奔波兩地?如果青年民建聯仍然「執迷不悟」,《香港01》誠意提倡各位以身作則,率先到粵港澳大灣區闖蕩一番,在了解國情之餘,又能切身體會港人奔波兩地之苦,屆時或會對地區治理和青年問題擁有更深刻的認識。

更多《香港01》深度報道文章︰

【深度】最低工資「凍薪」 誰來體察基層市民之苦?

【深度】明日大嶼或翻生 盡顯港府三大無能

【深度】從港英到特區 香港享有「三權分立」嗎?

【工業意外・深度】人命只值幾萬元?條例落後30年 工傷難追究

網上學習・深度|基層學生學習難 為何政府資助未能對症下藥?

【抗疫基金・深度】第二輪保就業 為何政府總是重複犯錯?

【抗疫基金・深度】新加坡派錢保就業 香港企業錢照收人照炒?

【新冠肺炎.深度】為什麼香港必須力爭「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