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樓無期|「社會房屋」僅過渡 基層最終「回歸」劏房?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劏房租管法例將於1月22日正式生效,每次續租加幅不得多於10%,但仍難保居住環境得到改善。近年政府借力發展過渡性房屋,希望有助解決當前水深火熱的房屋問題,讓劏房戶可有喘氣空間,但基層租戶的下一步卻未必是「公屋」。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負責的本港首個組合社會房屋「南昌220」,租約僅為期兩年,現時有約一成租戶獲編配公屋,雖然預料會再多約一成,但剩下尚未能「上樓」的租戶,社聯仍需協助他們申請其他過渡性房屋。

社區組織協會(社協)的社會房屋項目西環順成大廈,部份住客住到租約期滿仍然未能成功「上樓」,最終要重回劏房。社協表示,不少過渡性房屋項目都要求申請人至少輪候公屋三年,「不是人人三年就能上公屋,有人排十年才可以……單身人士甚至幾十年。」但基層在入住社會房屋期間,社協會協助租戶儲蓄,而租戶搬遷時,亦會盡量為他們尋找「良心業主」。

2017年,特首林鄭月娥發表首份《施政報告》已提及要增加過渡屋供應,以紓緩輪候公屋家庭及居住環境惡劣人士的難題。然而,過渡性房屋是否真的可徹底改善困境?當局又將如何檢討利弊及作出支援?

黃先生一家三口搬入西環順成大廈的社會房屋,終於有寬敞活動空間,一家重現笑顏。(盧翊銘攝)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98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1月3日)《社會房屋」租戶重住劏房 成功上樓不足一半》。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98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五十年不變」中期展望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新一屆立法會要以表現吸納全社會支持

新冠疫情下通關陷停滯 疫苗護照事在必行

新時代的大國三角關係

過渡性房屋四年崎嶇路 參與機構:可以救人一命

Omicron與第四針的啟示 是時候研發通用疫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