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小班教學超前本港 教師少8個課節 教大倡參考規管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本港小學實行小班教學7年,惟學校操練文化成風及老師工作量偏高,令成效存疑。珠江口另一邊的澳門,中小學小班教學步伐早超前本港,小學3年前全面實行小班化,比率較香港只有四分三為高。
香港教育大學獲澳門政府委託研究小班教學發展,並由副校長李子建帶領,今年3月將提交報告。參與研究的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系助理教授許景輝指,澳門4年前立法規定教師每周課節數目,小學教師每周教節為18至20節,比香港教師少最多8節,令教師有足夠空間備課及思考教學;而且當地學習氛圍輕鬆,令學生按部就班達到教與學目標,「唔需要話贏在起跑線,要張張刀好利」,值得香港借鏡。

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杜陳聲珮(左)、副校長李子建(中)及課程與教學學系助理教授許景輝,三年前獲澳門政府委託研究小班教學情況。(胡家欣攝)

澳門與香港一樣,回歸後出生人口銳減,令當地學校收生困難,上世紀80年代大部分學校每班50至60人的情境不再。澳門政府當時已視之為推行小班教學契機,2001年起以班級津貼減低每班學生人數,06/07學年起透過增加津貼,鼓勵學校加入免費教育系統,由幼稚園起逐步推行25人班小班教學,小學於2011年全面實行,亦計劃將之推展至中學。

小學每堂落堂小休5分鐘

推行小班教學10年,香港教育大學獲澳門政府委託,過去3年分階段研究幼兒稚園及小學小班教學情況,今年3月將會向當局匯報,年內完成報告。研究曾以問卷調查訪問超過一萬名澳門幼稚園及小學校長及教師等,逾7成半人同意及十分同意實行小班教學。

有份參與研究的課程與教學系助理教授許景輝,去年下旬曾實地考察澳門小學小班教學,他指當地幼稚園、小學、中學實行「一條龍」,升學階段無太大競爭,加上9成小學為私校,學習氣氛較輕鬆,試過有學校每個課節間有5分鐘小息,一天有6次小息,「學生可以任意走動,做下護眼操,香港係做唔到。」

許景輝認為本港教師工作繁重,建議參考澳門縮減教師每周課節節數。(胡家欣攝)

許景輝又指當地課堂目標訂定合理,令老師不用趕書而進行「填鴨」教學,釋放學生學習空間,「所以(常規)只會係重要時刻先會用,令學生有自由討論,去參與好多活動。當課堂秩序可能好亂及好嘈,佢地先會用(常規)令學生留意返教學。」

相反,他指本地課堂教學目標訂得過多,影響小班教學質素,曾聽聞有部分小學一年級施行普通話教中文時,要求學生快一個學期,掌握普通話聲母及韻母,忽略聆聽及說話方面達標,「將語言唔係睇成溝通理解嘅工具,只係書本上可以寫出來嘅嘢」,變相家長需額外花時間為子女補課,應對學校挑戰,並不健康。

立法規管教師一周最多20節​

本港教師工作量多,一直為人詬病,本地小學教師一周平均課節為26節,澳門則是18至20節。許景輝指,澳門4年前已就此立法,推出《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簡稱《私框》),幼、小、中的教師都能受惠。許指,根據到小學考察的經驗,《私框》令當地教師有充足時間與學生建立關係,以至備課及思考課程設計,甚至有集體備課習慣,「將學生需要、課程設計公開討論」,強化教學。

他認為香港可以此借鏡,調整香港教師課節。團隊首席研究員、教大副校長(學術)李子建亦期望,本港推行小班教學8年,若要進一步提升質素,首先要減輕教師工作量,「香港的老師工作量仍然偏高,可否增加助教、減輕教師工作量、課程的重組等,都可以思考,但政府需要資源投入及整體規劃。」

港澳兩地小班教學比較

項目

香港

澳門

小學數目

572官津學校

60間官、津及私校

小班教學參與率

75.6%

91.7%

每班人數

小班25人一班,連叩門上限27人

大班30人一班,連叩門上限33人

25人一班,上限35人

班師比

1:1.5(即每班1.5位教師)

1:1.9;3年後達1:2.0(即每班2位教師)

平均師生比

1:13.9(即每位教師對13.9位學生)

1:10.7(即每位教師對10.7位學生)

課節

26節

18-20節

綜合:政府資料、澳門教育暨青年局

名校不傾向轉小班教學

香港只有四分三官津小學推行小班教學,除了個別地區學額緊張而需維持大班外,另一原因是餘下的小學,大多為受家長歡迎的小學,若改為小班,將令每班減少5個派位及1個叩門學額,所以校方及區內家長都反對轉制,如喇沙小學每級有六班,改小班教學便會減少36個學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