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比利時的朱古力聞名於世?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撰文:陳梓俊
當你在Google鍵入「比利時」時,第五個相關搜尋建議便是「比利時朱古力」。比利時的朱古力何以舉世聞名?

用來飲和藥用的朱古力?

最早期的朱古力並非製成固體食用。最早的食用朱古力原材料——可可豆的是瑪雅人,他們會將可可豆曬乾碾碎後沖水,在味道相當苦的可可水中加入辣椒和香料,再反覆傾倒,產生泡沫後飲用。這種「重口味」的飲料,可想而知必定是又苦又辣。西班牙人將可可豆帶回國後,加入糖和牛奶取代了辣椒,炮製成適合本地人的口味。慢慢地朱古力便流行於西班牙,亦令朱古力傳入當時被西班牙佔領的比利時。那個時候一碗熱的朱古力被視為奢侈品,因此成為貴族彰顯個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徵。

傳統瑪雅可可水飲料。(網絡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朱古力雖在今日被視為不健康的零食,最初在歐洲卻是一種藥品。有英國人吹奏朱古力能預防和治療疾病,甚至可以止咳、潔牙,以至改善消化和腸胃、貧血、腎結石和性慾不佳等,人們需得到醫生或藥劑師處方才可以買朱古力。所以,製作朱古力也是當時藥劑師的工作之一。1857年,Jean Neuhaus在比利時布魯塞爾開了一間售賣藥物與糖果的店鋪。他與兒子投放大量時間和精力製糖果,直到1912年開發出夾心朱古力,以Neuhaus命名,在藥丸外包上一層朱古力,吸引小朋友食藥。Neuhaus的誕生印證固體朱古力的面世。從此,比利時便搖身一變成了朱古力之國。

一個朱古力廣告中女孩正在藥房買朱古力。(網絡圖片)

工匠精神

比利時的朱古力工匠認真看待每個細節,如運用研磨技術大幅縮少可可豆粉的大小,改善口感。有別於其他國家採用固體的可可液塊以方便運輸,比利時的朱古力廠商都特意選擇液體的可可液,在省卻凝固再溶化的過程以外,也保持新鮮。而且相對於工業化時代以機器大量生產的朱古力工廠,比利時的朱古力堅持手工製作,每一夥都彰顯工匠的心思。比利時建立出「比利時朱古力認證」(Belgian Chocolate Code),用作確保朱古力真正來自比利時以及朱古力質素。

比利時朱古力大多都由工匠親手炮製。(網絡圖片)

故事營銷

比利時的朱古力品牌都善於以故事營銷吸引顧客。其中廣為香港人所知的Godiva,就用了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歷史故事來包裝。相傳一個統治城市考文垂(Coventry)的伯爵希望收取重稅出兵,其夫人Godiva眼見百姓勞苦,懇求伯爵減稅。伯爵打賭如果Godiva赤祼騎馬繞城時所有人民留在屋中不窺視Godiva的話,就願意減稅。結果城中百姓為了感念Godiva的努力,都在當日留在家中閉窗戶,令伯爵信守承諾。這個故事為其品牌樹立了勇敢、真誠、高貴和具紀念性的形象,同時亦呈現出品牌的親近性,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由 John Collier (1850-1934) 所畫的 Godiva 夫人。這幅畫作現在收藏於考文垂當地的美術館內。(網絡圖片)

血色朱古力要製造出好的朱古力,必須要有足夠和高質的原材料,但可可豆只生長在熱帶,沒有出產可可豆的比利時,該如何得到這些原材料?其實,比利時的可可豆主要來自其殖民地剛果。這些可口的朱古力背後佈滿剛果奴工的鮮血。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在1908年佔領了剛果後大肆搶掠,甚至為了增加生產效率而將不達標的剛果奴工斬手斬腳,大量屠殺。大規模在剛果種植的可可豆雖為比利時提供用不盡的朱古力原材料,但亦令近千萬的剛果人死於這種殖民統治。

剛果黑人被砍掉手臂,只因他們或家人的勞動未能達到滿意程度。(網絡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