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校對女王】見證傳媒校對沒落 憂港人用字漸漸錯對不分

撰文:文皓心
出版:更新:

日劇《校對女王》告訴你,看來平凡、不起眼的「校對」職業,不單重要,而且大有學問,但於媒體經營困難的香港,這群默默守護文字的僕人,正「瀕臨絕種」。

日劇《校對女王》劇照。(網上圖片)

日劇《校對女王》原名《地味にスゴイ!校閲ガール・河野悦子》,「地味にスゴイ」是指看來很平凡卻是了不起,形容校對工作不起眼,卻不可或缺。在香港,如劇情一様,校對部往往被報館安排在角落;與劇情不一樣的是,香港全職校對員這工種正在消失,今天找遍各招聘網站,你都找不到校對這空缺。

熱愛文字的退休「校對長」

現年66歲、已退休的楊佩貞,任職校對20年,現時以「接job」形式,校勘劇本和書籍。從報館退休時,楊佩貞職銜是「校對長」,年輕人或者想像不到具體工作職責,又或會感到這工作「很老餅」,但楊佩貞很喜歡、也懷念着那浸沉字海的時光。對於追看日劇《校對女王》,她笑說有點抗拒,擔心劇中情節勾起共鳴、回憶,更加不捨,還叫記者不要笑她幼稚。

日劇《校對女王》中,河野悅子糊里糊塗做了校對。(網上圖片)

年輕時是北京隊運動員,楊佩貞28歲時隨丈夫來港生活。遇上文革,沒能讀大學,但她喜歡看書,種下文學根柢。回憶初來港日子,楊佩貞指非常不習慣,惟有看報紙才能平衡心理,「嘩,嗰啲報紙呀,好似5毫子一大疊,好開心,好多嘢睇」。楊佩貞其後於澳門東亞大學進修書院修讀中文課程,是踏上校對之路起點。

擔任校對要高學歷?

來港初期,楊佩貞時間都用於照顧患病女兒,至女兒健康好轉,她已45歲,經朋友介紹加入剛創立的報章擔當校對。現時大部份報館只有寥寥數名校對員,但那年頭辦報可「賺大錢」,楊佩貞初入職時,校對部有48人,不少人是以往負責報紙「執字粒」,報館流程電腦化後,轉任校對,「佢哋執字粒執咗好多年,唔單止識晒啲字,仲好熟㖭呀,都等於有一定文化。」《校對女王》中女主角對漢字不了解,只看潮流雜誌,卻擔任校對,楊佩貞說,雖然報紙聘請校對沒有寫明學歷要求,但「讀過大學會比較好啲」。

楊佩貞擔任報館校對20年,現已退休。(文皓心攝)

校對員要博學多才?

劇集《校對女王》告訴你,校對不只是「捉錯字」,還要確保文章中的時地、歷史甚至小說情節是否乎合現實,人人博學多才。楊佩貞形容校對員於「生活、社會嘅嘢會比一般人知得多,因為各方面都有接觸,又要看財經、看娛樂、看體育、看馬經,副刊又是包羅萬有……不是高深的,但是都要有普遍、基礎的知識」。劇集中,女主角河野悅子校對一本有關汽車書籍後,便能背誦意大利車廠的歷史,楊佩貞笑說:「賭馬我也會,賭波我都識。」

西甲、德甲,人哋叫拜仁慕尼黑、緬恩斯,你都唔知道,寫錯咗又點改?
楊佩貞
日劇中的校對部會認真核查書中的事物,甚至自製建築物模型去印證可行性。(網上圖片)

戲如現實 曾獲作家感謝

《校對女王》女主角為查核地名,親赴實地考察,另一校對員質疑推理小說橋段可行性,甚至自製建築物模型印證。楊佩貞指校對雖然會查證地址,卻鮮有外出考察,只會靠互聯網求證。劇集情節固然誇張,但她認真說:「有需要、有資源嘅情況下,我都會咁做。」

對於女主角向作家當面提出建議,楊佩貞表示,校對甚少會跟作家溝通,但也如劇中一樣,她對稿件有疑問時,會在稿件旁標示問號,更曾獲作家感謝。楊佩貞憶述,那位知名作家於文中寫了「鵝毛小雪」,但「鵝毛係好大片,唔會嚟形容小雪」,她平日甚少改動該作家文章,那次大膽圈起「小」字,附注一個「大」字及一個問號,事後該名作家透過下屬向她道謝。劇中的校對部長跟河野悅子說:「透過文字,心意相通,這表達真好。對校對來說,這是最高的讚美了吧。」楊佩貞笑說,對熟悉的作家感覺就像老朋友。

曾闖總編輯室提錯處

劇中女主角河野悅子即使面對高層、作者本人,都總是「據字力爭」,以為戲劇誇張你就錯了。楊佩貞憶述自己入行不足一個月,也曾為了一個字,入房找總編輯理論,她憶述:「(文章)介紹整一煲湯可以落千克鹽,咁誇張?落咁多鹽點飲呀?嗰刻無知無畏,我揸住張紙去搵佢(老總)問『點解可以咁寫㗎?』」老總沒有感到被挑戰,第一反應是多謝,又叫相關同事跟進糾正,楊佩貞笑說:「講真唔係幾好,打攪人吖嘛,但嗰陣我唔知㗎。好彩遇到好多人都好好。」

劇中主角會向作家提出建議,這不太符合現實。(網上圖片)

「我性格係鍾意搵錯處」

性格執着、細心、不斷懷疑一字一句、記性也要好,是校對的必要條件,這一點與《校對女王》中,校對部長看中河野悅子的優點如出一轍。一本書內,所有名字寫法須統一,表達時間方法要一致,有時作者也未必記得清楚,但校對必須留意得到。楊佩貞笑着說:「我性格係鍾意搵錯處。哈哈。」她直言,能找出別人看不到的錯誤,便會有滿足感。

擔任校對廿年,她帶點驕傲地指出,經她手的稿件,從沒有出過大錯。早幾年報章刊印大字標題「不屑子」,最終回收,楊佩貞指自己當日放假,翌日才從他人口中得知事件,慨嘆「校對入面個個人都認真負責,但總會睇漏眼」,她靜了數秒,又說:「但我覺得都係唔可以原諒㗎。」她同時「自首」,事發在她剛入職一個月,「新加坡人會住『組屋』㗎嘛,我冇睇到寫咗『租屋』,唔係唔知,係因為睇漏眼。」幸當時報章只在測試階段,尚未面世,但這個錯處,她記了20年。

《校對女王》劇照。(網上圖片)

對錯字敏感 出外會職業病發作

劇中河野悅子走在街上忍不住拿出箱頭筆為店舖招牌改字,楊佩貞出外又會否「職業病發作」?她笑言校對看到錯字反應確實比較快,又提及兩日前經過一間新開張的麵包店,門外掛上大大的字「新舊同齊」。她直指「好肉酸」、「忍受唔到」,同「儕」應有人字部。

校對這職業,找出錯處被視為「應份」,看漏、看錯一個錯別字,就被質疑和批評無做好份工,會否介意沒功勞?「都唔會嘅。有錯改出嚟係應該嘅,改出嚟自己都有滿足感」,楊佩貞又提到,以往有報館會稱校對為「文稿編輯」,她認為「呢個(職銜)先比較似事實」。

網上嘅嘢通常都冇校對,咁你經常接觸錯嘅嘢,咁你就會覺得呢樣就係正確。
楊佩貞
楊佩貞喜歡看文章,拿起01周報即細細閱讀。(文皓心攝)

報館節流 校對沒落

互聯網、智能手機、社交媒體,不停蠶食紙媒市場,楊佩貞說:「報紙薄咗,好多嘢唔使校。95、96年,報紙好重㗎。以前咁多報紙,你要做得好嘛。多錯字,名譽唔好。」可是報館盈利銳減,不事生產的校對先被「開刀」,20年前原本48人部門,到2013年1月,只餘下3個,其後一個同事移民,剩下兩個,「(報館)想慳錢,(校對職責)畀編輯搞掂」。

然而,正如前說,校對是「看來很平凡卻是了不起」工作,沒有校對「守尾門」,報章即錯漏百出,「成份報紙點做呀?後尾又請返五個。」對於校對職業變得「瀕危」,楊佩貞感到可惜,「尤其只有香港係咁。大陸、台灣嘅校對都好嚴格」,她更擔心香港人漸漸不重視「正字正確」,「你經常接觸錯嘅嘢,咁你就會覺得呢樣就係正確」。

記者問,這趨勢可以挽回嗎?

「冇可能。報紙嘅校對都就快冇,(情況)一定係愈來愈差。」楊佩貞無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