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歌手紀錄片票房 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稱冠華語樂壇憑一個要素

撰文:影視獨舌
出版:更新:
沒有什麼是聽一場五月天演唱會解決不了的,如果有,就聽兩場。
+3

到演唱會現場隨着幾萬人揮起螢光棒看五月天的表演,是「五迷」們夢寐以求的事情。甚至在很多年輕人心中,五月天的演唱會有着「療愈」的效果。在五月天的演唱會上撥通電話,將氛圍通過電話傳遞給他人,這一傳統也令人倍感新穎。

5月24日,五月天的演唱會電影《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上映,這是五月天的第三部演唱會電影,前兩部分別是《五月天追夢》《5月天諾亞方舟》。截至目前,《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票房達3560萬,豆瓣評分8.7分。即便這部演唱會電影票房與口碑均表現不俗,卻也有影迷憤怒地表示,無法對其報以電影的尊重。

截至目前,《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票房達3560萬,豆瓣評分8.7分。即便這部演唱會電影票房與口碑均表現不俗,卻也有影迷憤怒地表示,無法對其報以電影的尊重(《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官方宣傳海報)

歌手若想將演唱會視頻發行,為什麼不做成藍光碟?若真想拍電影,為何要加入大量演奏片段,使電影與音樂MV傻傻分不清楚?將演唱會做成電影搬上院線,既稱不上是演唱會現場,也與電影毫不相干。演唱會電影令很多一般性的普通影迷覺得,實在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然而對於歌迷來說,演唱會電影益處多多。

首先,看一場電影比親臨演唱會現場投入的成本要小。若想近距離觀賞表演,需花費上千元才能坐到演唱會現場的前排,而演唱會電影只需幾十元,便能感受一次現場氣氛。其次,演唱會電影拍攝角度十分多樣。演唱會現場因距離阻礙而無法捕捉的細節,都能通過電影看到,內容豐富,精彩程度不亞於演唱會現場。

看一場電影比親臨演唱會現場投入的成本要小。若想近距離觀賞表演,需花費上千元才能坐到演唱會現場的前排,而演唱會電影只需幾十元,便能感受一次現場氣氛(視覺中國)

最後,如今很多演唱會開售秒空,不僅搶票困難,觀看人次也有限制。而電影面向院線,觀眾可以無限增多,不存在買不到票的遺憾。於是,在不少「路人」的眼中,演唱會電影的另一個定位,是「粉絲電影」。它們的目的當然也就只有一個:掠水。

在國外,演唱會電影屢見不鮮,大多數歌手以紀錄片的形式推出為粉絲們度身打造的演唱會電影。中國院線第一次出現演唱會電影是在2009年,上映影片為紀念米高積遜(Michael Jackson)而製作的《This is It》,曾獲得了2.6億美元票房。

米高積遜自傳式紀錄片《This is it》(官方宣傳海報)

在內地,於五月天之前,還沒有歌手或樂團做過演唱會電影,2011年上映的《五月天追夢》可謂是中國演唱會電影的開山之作。五月天團隊開發了這個新品類之後,不少歌手對演唱會電影躍躍欲試。2013年,崔健的演唱會電影《超越那一天》上映;2017年上映了兩部演唱會電影,分別是鄧紫棋的《一路逆風》和王力宏的《火力全開》。有了五月天的成功經驗,演唱會電影看起來是一門好做的買賣。然而,除了五月天,其他人的演唱會電影不同程度炒晒車。

+5

崔健、鄧紫棋、王力宏的電影票房分別為23.8萬、327萬、240.3萬。不過,崔健的《超越那一天》豆瓣評分8.0,王力宏的《火力全開》豆瓣評分7.8,好歹保住了臉面。更慘的卻在後面,鄧紫棋的《一路逆風》豆瓣評分只有4.9,伴隨而來的還有不滿之聲:「張學友都沒這麼大的臉拍自傳。」「粉絲電影」,顧名思義,需要靠Fans支持票房。五月天微博上坐擁400萬粉絲,電影票房突破3000萬。崔健、鄧紫棋、王力宏這些Fans基礎牢固的歌手,演唱會電影票房按理說也能輕鬆破千萬,可實際表現懸殊極大。

崔健、鄧紫棋、王力宏的電影票房分別為23.8萬、327萬、240.3萬。不過,崔健的《超越那一天》豆瓣評分8.0,王力宏的《火力全開》豆瓣評分7.8,好歹保住了臉面。更慘的卻在後面,鄧紫棋的《一路逆風》豆瓣評分只有4.9,伴隨而來的還有不滿之聲:「張學友都沒這麼大的臉拍自傳。」(豆瓣網截圖)

縱觀五月天的三部電影,可以發現它們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那就是突破了傳統的記錄模式,加入了虛構的故事情節。第一部電影《五月天追夢》以敘事為主,表演為輔,用三個不同的故事串聯起演唱會這條主線,簡單而動人。第二部電影《五月天諾亞方舟》則勾勒了末日的主題,開頭與結尾集中體現情節,注重營造氛圍。第三部《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延續了前兩部「情節+演唱會」的模式,雖然這次以「自傳」為主題,卻也與傳統的紀錄片或自傳片不同。

縱觀五月天的三部電影,可以發現它們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那就是突破了傳統的記錄模式,加入了虛構的故事情節(《五月天》音樂電影系列劇照截圖)

不少觀眾對演唱會電影的概念認知模糊,很多人將它歸類為「紀錄片」。在一些網站上,多部演唱會電影也帶上了「紀錄片」的標籤。拿上一部演唱會電影《火力全開》來說,王力宏在電影中講述了自己的人生歷程,並將現實生活片段收錄其中,打造了一部名副其實的紀錄片。五月天的電影雖然也被歸類為「紀錄片」,但敘事手法新穎,並靠獨立的故事打動觀眾,如此以來,電影受眾不僅僅局限於粉絲,而是跳出了圈層,面向大眾。

+5

不過,這次的《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雖然票房可觀,但其實在上映首日突破千萬後,卻開始走下坡路。究其原因,五月天的演唱會電影雖然出圈,卻也被影迷詬病故事薄弱、邏輯混亂,作為一部普通電影來看,實在是不夠精妙,大有上升空間。

對於歌手或樂團來說,演唱會素材易取,做一部電影卻難。若想將演唱會電影做好,除了要展現完美的演奏現場,令觀眾沉浸其中,還需要考慮整體結構。如何將音樂態度表達?如何將情節與演唱會平衡?一旦沒有把握好,便難以出圈。當然,演唱會電影的創作初衷很大程度上便是回饋粉絲,所以即便是簡單拼接演唱會片段,也能引起粉絲的狂歡。不過,一部電影的宣傳與發行花費成本遠比藍光碟片高得多,如此勞師動眾,難免得不償失。

今年4月,Beyoncé的演唱會電影Homecoming在Netflix上播出,首映當日便有110萬觀看量,在接下來的三四天裡,平均每分鐘的觀看達到了80萬人次左右。演唱會電影的發展方向究竟在何方?要想擺脫「掠水」的標籤,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Home Coming官方宣傳海報)

如今,有歌手將目光瞄準視頻平台,開發演唱會直播的新形式。今年4月,Beyoncé的演唱會電影Homecoming在Netflix上播出,首映當日便有110萬觀看量,在接下來的三四天裡,平均每分鐘的觀看達到了80萬人次左右。演唱會電影的發展方向究竟在何方?要想擺脫「掠水」的標籤,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本文獲「影視獨舌」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dus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