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comfort zone】一個人旅行:學會獨處、更清楚自己需要

撰文:許芷婷
出版:更新:

人生中一定要試試獨自一人旅遊,你或會有意想到不的收獲。

(《Wild》劇照)

到外地旅行:你只可以倚靠自己

(《七月與安生》劇照)

我常聽人說,把一個不懂游泳的人拋到海中,他就會學會游泳。那去旅行的道理也一樣,把自己送到全然陌生的地方,沒有依靠,便甚麼都要懂。一個人旅行的人是不是都很聰明呢?我只能說智慧也可以是經驗累積而來的。

一個人旅遊讓我們有極大的自由,時間、目的地、行程全憑自己心意,全由自己計劃,你不必害怕友人不喜歡看名山大川,也不用怕男友不喜歡你終日逛街。但與此同時,在旅途中也無人照顧,需要留意自己的安全,而「智慧」和「膽量」就是在這些時候鍛鍊出來的。

猶記得我本是上廁所也喜歡「聯群結隊」的,但在大學時到美國交流半年,便初嘗了一個人的滋味,雖然那是苦頭。所有到美國的班機都要「清關」,寄艙行李需要提出來再檢查。當時訂機票時不知道有這程序,到埗後,我原本要乘撘的內陸機便在我「清關」時飛走了。當時,腦袋空白了一陣子,想到可能要一人在機場睡一晚,又會與友人失去聯絡,竟忘了害怕,一人在機場的各航空公司的櫃位穿梭,英文從未說得如此流利,腦袋也比平常清晰。最後,竟換到另一家航空公司的機票,比預期中更早到達,在朋友航班的行李輸送帶處等他們來到。要是在出發前問我該如何解答這問題,我大概只會啞口無言吧。

延伸閱讀:【你不是真正的快樂】2018目標:不儲錢不「上位」,只求快樂?

一人旅遊讓你學會獨處

(《七 月與安生》劇照)

一個人旅行不是想像中那麼快樂,也不一定有美男美女兜撘,更多的時候,是你感到非常孤獨。但一人旅遊讓我們分別獨處與孤獨:孤獨是疏離,孤立而無助;而獨處則是一種選擇,最終並不是要與世界脫離。而一個人旅遊正正讓我們有機會真正獨處,感受兩者的分別。

學會獨處後,即使一人都不一定感到孤獨。獨處讓我們活在當下,留意自己當刻的感覺,便不會累積負面情緒,也更清楚自己想要甚麼。要我數,在美國的半年大概是人生中最快樂的日子之一,由開初不習慣那麼悠閒的生活,每天都埋怨生活苦悶,到後來竟慢慢享受,甚至不想回來了。那時有時會與新朋友玩一整天,也會一整天不跟任何人說話。每天看書寫字,甚至是寫生畫畫,也會慢跑和健身,最大的煩惱竟是當晚要吃甚麼,哪時要到超市購物。學會了獨處,就如學會了如何享受人生。

一人探索新地方,同樣是探索自己

(《Eat, Pray, Love》劇照)

或許一人旅遊最引人入勝的地方是,當你在探索大世界的時候,你同是也在探索自己。當與別人一起旅遊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把注意力放到大家的有關係上,和對方想要做甚麼。獨自一人,則令我們了解到自己的喜惡,長處短處,更讓我們踏出自己的comfort zone,多接觸一些新事物。

在「美國之旅」後,我便知道比起馬不停蹄的生活,我更愛悠然自得;在看過美國之大後,便想看世界之大;在大多時候自己一人時,便知道我沒如自己想像中不能獨處,甚至是有點享受。

探索過世界之大後,我們便會知道自己是何等渺小。這見識讓我們謙卑,但那獨遊的經歷又讓我們不失自信。

延伸閱讀:【2018目標】「快」是一種強迫症?慢慢來其實會得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