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說明書】執著當「好人」?不如不好不壞,做自我中心快樂人

撰文:許芷婷
出版:更新:

前陣子翻看舊書,其中一篇讓我有些感觸。內容大概是那年「肥姐」去世,親友憐惜女兒欣宜,只是勸勉她說:「要當個快樂的好人。」而這寄望談何容易?林夕感嘆:「好人難做!計算還比壞人多!」

(《The Intern》劇照)

看到這兒,着實心寬。筆者還得謝謝從小老師的教導,總覺得當個好人,錯不了。但人離開學校,面對的選擇遠比MC多,答對了也不一定會加分數;有些難題更是你「加紙再加紙」都解答不了的⋯⋯特別是在人情世故上,「真理」更是模糊,因為你的「好」,可以是他眼中的「壞」。好人難做,別為難自己,倒不如當個自我中心的快樂人,這樣「划算」得多。

(《Love,Rosie》劇照)

只為當個「好人」,便忽略了自己

(《An Education 》劇照)

話說回來,放棄當個「好人」,還是最近才決定的事。

因為上月剛剛過了生日,一年比一年心煩。雖然這似是成長的必經階段,很多道理聽明白了,「殺到埋身」又則是另一回事,我便忍不住反思:我究竟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對人不過不失,怎麼還是不快樂?原來,我待薄了自己。

別人怎麼想,說不介意,當然是假。但當我們花太多時間在別人身上,便忽略了自己的感受與想法,甚至是被人利用。但其實,到底是奉承別人更重要,還是自己的思想重要呢?

那當然,不是要從此任意妄為,不理別人感受,而是,別人的事,道行不夠管不來,何不先管好自己,做位自我中心但快樂的人呢?

【成長必修課】畢業後的真實人生:你不需討好全世界

【你快樂嗎?】快樂第一戒:不必逼自己快樂,消化抑鬱使人成長

別為了「好」,而放棄自己的「真理」

(《校對女王》劇照)

「明辨是非」這四字,是我至今仍覺得是最重要的,大事件上如是,放諸日常生活上如是。但原來,有時候,做到別人眼中的「好」,是會與自己的「是」有所牴觸。

美國出版的《個性與社會心理學期刊》就指出好人比較容易服從,即使那些指令會傷害別人。在一次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那些好人和更顧及他人感受的人竟會更易按下按鈕,去電擊一位無辜的人。相反,那些不太合群、不甚友善的人反而會質疑指令,拒絕電擊。

我們時時覺得跟從指令是一種美德,是幫了別人;但其實堅持自己覺得對的事,一點點的不合群,也不見得一定壞。

老是當好人,傷身又傷心

(《失戀33天》劇照)

從前有套電視劇,主角道:「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但故事歸故事,現實歸現實,「好人」不易當,要有極大氣度,不卑不亢,還要有極高智慧,為了他人感受,處處左閃右避,「字字珠璣」,躲過別人「地雷」。因此,總避免不了要說謊。美國印第安納州的聖母大學就曾為此作出研究,指出時時說謊會影響健康。在研究中,當參加者說謊時,他們的身體會「投訴」,如頭痛和大壓力。

其實,不用甚麼研究都知道,若時時抑制自己情緒,處處為對自己不好的人開脫,倒不如痛快地承認自己的負面情緒,率直、有禮地表現冷淡,時宜在心頭暗罵數句,最重要是忠於自己。前者後者,別人都一樣討厭你,但比起碼後者,至少你痛快得多。

兒時若學錯了盲目服從,長大要學的,大概便是擇善固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