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歲彭秀慧決心「轉行」 嘆香港女生能力高習慣抑壓:我需要軟弱

撰文:朱加曦
出版:更新:

人生如一場獨腳戲,節奏對白都獨力掌控,即使發生失誤,仍要堅持不懈繼續,直至劇終。時代轉變,愈多女生嚮往當強者,獨撐半邊天,累了也要堅持,向人展示實力,但她們從不知道,原來自己的強,其實或只是逞強。
彭秀慧(Kearen)自言獨腳戲是其招牌,這亦為其寫下成功一章,作品《29+1》不僅繪出共鳴,去年還翻拍成電影,贏得香港金像獎「新晉導演」殊榮。在別人眼中,她或是位女超人,於舞台上自編自導自演,獨擔大旗,不過私下的她,其實也會軟弱,而且她亦不怕展露於人,「你若只有一面,是做不成演員的,若你覺得我是位全方位的女強人,那我如何做台上那位柔弱和挫敗的人呢?演員出生的我,覺得人是立體的。」
攝影:鄧倩螢

在別人眼中,彭秀慧或是位女超人,不過私下的她,其實也會軟弱,而且她亦不怕展露於人。(鄧倩螢攝)

社會少了「靈魂食糧」:有能力的女生,習慣抑壓

競爭愈大,許多人都默默耕耘,盼望幹出成績,躋身強人之列,亦不容許向別人展出軟弱,怕將自己辛苦建立的形象,僅因片刻的動搖,而毀於一旦。「香港的女生很抑壓自己情感」,彭秀慧一語道出眾人心聲,「她們生活太迫、太忙,而有能力的女生,或會成為一些位置,如高層或上司等,因此會想『怎可讓人看到自己的脆弱?』久而久之,她們便壓抑自己情緒。」

延伸閱讀:
【Marvel隊長】陳靜棄律師轉投演戲 事業女生穿搭法則:剛柔並重
【Selina】火吻後復建需十年 現在是釋放脆弱:別隱瞞自己黑暗面
【情人節】羅力威「最長情的告白」 雨僑:比我想擁有的更多

+6

時刻收藏情感,練成無堅不摧的撲克臉,但仍阻不了內心黑暗的蘊釀,彭秀慧續指,「傷心的時候,挫敗的時候,抑或難過的時候,她們都不懂抒發。」她認為,香港文化風氣不算盛行,例如畫展,除非有大師級人物訪港,吸引觀眾一窩蜂支持,否則大家都甚少會做這些「靈魂食糧」的事,「所以情感沒有出口,亦沒有表達的方法,甚至開始覺得喊是不好的事,是很丟臉的事。」

上次當著別人面前哭的時候,到底是在何時?(鄧倩螢攝)

說到這裡,你或會想,自己於上次當著別人面前哭的時候,到底是在何時?一星期?一個月?還是良久的事?但有時你亦發現,即使想要發洩出來,旁人也會「好心」替你堵住眼淚,正如彭秀慧所言,「若有人哭泣,大家反應的第一件事,便是紙巾、紙巾、紙巾」,怕對方的軟弱被人發現,「但我有時會覺得,可否讓事情發生呢?我其實想繼續聽,她亦開始進入最深入的部分,因此不要急於拿紙巾,反而應該去聽她的故事。」

承認並釋放軟弱,才會留下真正的強,彭秀慧自言是位不怕真情流露的人,更認為這是值得欣賞的事,「因為去到一個階段,你無需繼續死撐。若我願意處理大部分事情,清楚自己並不是故意令到一些事情發生,而我亦需要軟弱的話,那便軟弱吧!若你認為自己甚麼都能解決,旁人便會覺得你不需支援。」或因情感的收放已成其強項,故成功才會一直離她不遠。

享受獨自駕車的空間,同時也會依賴他人:沒事是必然要執行

她亦會透過一個人的空間,抒發情感,「我覺得最屬於自己空間的時候,那便是在駕車」,如同喜歡做獨腳戲一樣,「那個空間特別只有自己一個,我最享受的亦是那個時間,因為沒人會打擾你,所做的事也只有人、車和道路。」除享受一個人的浪漫,她亦喜歡一大班朋友的感覺,「我成日都想依賴人,不光是伴侶,也可以是認識的人,例如家裡斷電,自己解決不了,那刻都是找朋友幫忙,沒甚麼事是自己必然要執行。」

「有時有些事不一定要自己做完。」(鄧倩螢攝)

雖然曾在搬屋時,她對自行刷油漆、弄水喉和組裝椅桌,感到滿足,「但我現時未必這樣做,有時有些事不一定要自己做完,因每人都有自己專長,而我如何運用時間,亦是個考慮。」她舉例,自己的起居飲食,便需靠工人姐姐的幫忙,「我早期時需要自己煮飯吃,抑或出外解決,這其實很吃力,因後者不太健康,自己煮又好累,而且工作後都沒地方賣菜,所以便決定找她,負責照顧我的飲食。」

一天僅有廿四小時,即便事情都是自己能解決,但也不需勉強自己完成。偶爾依賴他人幫助,亦不是件壞事,這不代表是自己的不足,反而顯出你能靈活解決所有事,才是「強者」的大智慧。

歲月流逝告訴要活用時間,真正擔心年老的反是年輕人?

人生不停倒數,睡覺、食飯、放空,時間輕輕到來,悄悄地流逝,讓人察覺不到它的存在,白白由它虛耗。跨過4個十年,現年44歲的彭秀慧,更加明白人生時間有限度,「時間不多,故我要對得起自己,好好去選擇和善用時間,做覺得值得做的事。」不知倒數長短,唯有轉向計時,時間愈久,愈讓你感到無形的迫切,不過她則認為,年齡從沒限制了自己,「它讓我知道要活用時間,花心思去做一件事,而該件事是我值得去做的。」

年齡是女生避談的秘密,有時還會特意「報細數」,免得年輕的對方,會以異樣的目光看待。不過彭秀慧卻有不同看法,「整個世代愈見年輕,我現在這個年紀,仍比以前有好多空間,去做好多事。身體的機能或會告訴你,已跟以前不同,但我眼見很多比我年長的人,依然『look young, stay young』,基本都很有活力去做很多事,因此過分的擔心,反會更加糟糕。」

彭秀慧認為,真正擔心年老的人反都是年輕人。(鄧倩螢攝)

害怕的本身,或是基於不瞭解,她表示真正擔心年老的人,反而都是年輕人,「她們未覺得ageing是件美好的事,通常害怕自己老去,便會沒機會、沒時間,但以我作例子,我是在30歲時開始做創作,發展另一個身分,直至現在我將會發展電影事業,完全是轉行,但代不代表我不行呢?」回顧她過去所創的成績,便已為其作出解答,「用不著害怕多少歲,你信自己能行,仍懷有好奇心的話,那便去試吧!」

不懼數字本身,她自言「近年反而好想告訴別人自己的年紀」,皆因年齡對她而言,有著一個全新的定義,「它這刻是個告訴別人我看來不像,但我有這個歲數的人生經驗和智慧。」

30歲是個心理關口,身邊事情像都告訴你要加快步伐,彭秀慧便對此作出反擊:

+9

延伸閱讀:
【林秀怡】10年運氣總曇花一現 仍感幸福:至少一刻有人留意我
【Gentlewomen】陳芷菁投資學:賺$10儲$7,活到幾多歲也可更好

做事不想成功或失敗,只在乎過程:人去爭取自己想做的事是本能

《月球下的人》將於4月初,假葵青劇院三度公演,日前亦再加開14日一場。(@kearenpang)

人沒有目標,跟咸魚沒兩樣,但有時想得太長遠,並脫離踏實的軌道,便有如天方夜譚,是件不可能的任務。彭秀慧的第三部獨腳戲作品《月球下的人》,將於下月再度演出,故事內容便讓人勾起從前那個「不切實際」的小小理想,「很多人覺得你不會做到,但我不明白,是否真的不行呢?其實我是抱著這個執著,去寫這個劇本。」

對於夢想的定義,有的人會認為是光想,睡醒了,夢便完結了,但彭秀慧則認為這是本能,就如舞台劇裡的一段深刻插曲,小孩因父母離異沒飯吃,於是回到學校便因飢餓,而搶別人的麵包吃,「人去爭取自己想做的事是本能」,每個動機的背後,其實都藏著自己迫切的渴求,而該份渴求亦不是一日的事,可能是日積月累而成的衝動。

她形容《La La Land》有如自己的寫照,用了很多方法,最終在一個小舞台,演出獨腳戲,「當日做的事,其實只因自己想做,只要我抱著一個不怕死精神,甚麼都能做到。」要擁有實現夢想的入場門票,她指先要有自己的參與和出席,「在你未做之前,不要先埋怨,在你未做之前,不要覺得沒人幫你很可憐,因為你才是最核心的事,因為你肯去做,那件事才會發生。」

不少人怕失敗,故會抑壓心內的那股衝動,但彭秀慧表示,「我覺得無論做任何事,失敗都是你不應該知道,害不害怕?你都換上泳衣來到泳池,難道不游泳嗎?不做怎知行不行,或者可以呢!」雖然沒百分百的成功,但她也願意一拼,但求將來無悔,「我發覺自己做事,原來不會想會否成功,因為連我也不知道,是個未知數,但若我現在不做的話,便會感到不忿,我的焦點會落於自己是否盡力,那一刻的我有否做到最好,或許拼命後,也是不行,但起碼對得住自己。」

「但我回想為何要做電影時,發現原來跟我想做劇場的原因,都是共通的,那便是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夠帶到每位觀眾的內心。」(鄧倩螢攝)

即使角色身份不同,夢想亦從未變:希望想法帶到觀眾內心

從演員走到導演的路,雖然角色變不同,但彭秀慧認為,初衷依舊未變,「做電影是新的工作崗位,面對的東西不同,但我回想為何要做電影時,發現原來跟我想做劇場的原因,都是共通的,那便是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夠帶到每位觀眾的內心,讓他們有一點點的變化,而那些變化都是好的東西,因此無論我唱歌、畫畫或做電影,並透過不同的媒體傳達,只要那個靈魂仍在,便沒有偏離我的夢想。」

實現夢想也要講追時機,彭秀慧表示,《29+1》其實是個無心插柳,「連我也不知道,究竟我可以做到甚麼出來。」隨電影的成功,讓她認定這個時機,想要學習和挑戰這道新課題,「電影的影響力,無疑比劇場多,它所涉及的觀眾層面更廣,時間亦較長久。既然有這麼好的機遇,我應該要善用這些東西,可能內裡有些好東西,別人看見,自己看不見,因此想要去發掘更多自己的潛力。」

不少人或認為,走到幕後工作,光芒便會被遮擋,但比起自身,她現時更著重於故事的感染力,「剛做演員,我會關注自己演得好不好,觀眾有否讚我的演技,但現在我想看見的是,你明不明白我?你是否也一樣?我想看到別人所看見的美好。」

採訪:朱加曦
製作人:梁秀雅、潘諾兒
拍攝:楊帆、詹郭敏
剪接:呂志豪
服裝:Sandro、PAULE KA
髮型:Jo Lam @ Salon Trinity
場地提供:英皇娛樂演藝創意學院

【周五心意運動.讓#心意成為眼和耳】您捐一份$50晚餐錢,已可撐徬徨新失明人士適應轉變,重啟自主新生活,即到「01心意」平台捐款支持【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新失明適應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