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盤點地產商土地儲備 擁千公頃農地相當於整個黃大仙

撰文:林奧莉
出版:更新:

施政報告將於周三(6日)發表,土地及房屋政策是其中一個重點關注項目。消息指政府將有一系列大動作,包括釋放新界北河套區部分濕地、擬降低新界祖堂地的轉售門檻,大大提高與發展商以「公私營合作」模式開發新界農地的潛力;並會利用綠化地段建屋。到底以上政策對哪個地產商較有利?

先看香港現時土地用途分布▼▼▼

根據規劃署數字,全港有79平方公里是住宅用地,其中21.5%屬公營房屋,34%是私人住宅。2018年「土地大辯論」時,政府於《香港2030+》未來規劃表示,未來30年將面對逾1200公頃的土地短缺,各界不少評論指此估算尚未考慮改善人均居住面積、人口老化引致長遠醫療需求、經濟發展等的問題,相信實際土地需求更高。

由於各發展商的土地儲備統計及披露方法不同,或包括已落成、發展中或待發展的樓面面積,詳細數字以下表為準:

到底這各地產商手上土地儲備實際面積有幾多?單計農地,各大地產商手持的農地面積達1億平方呎,即1003公頃,相等於10平方公里,相當於現時本港住宅用地近八分一,面積稍超過黃大仙區(9.3平方公里)。黃大仙區以住宅為主,現時分別有21條公共屋邨及23個居屋或綠置居屋苑等,以及其他私人屋苑或樓宇,根據2020年統計處數字,黃大仙區人口為41.4萬,佔全港人口5.6%。

若與現有公共屋邨比較,以元朗洪水橋洪福邨為例,洪福邨有9座樓高16至24層大廈、一座商場以及逾1000平方米的休憩用地和休閒設施等,1000公頃農地相等於156個洪福邨面積,合計約76萬個單位。

此外,1000公頃亦相當於政府「明日大嶼」計劃中交椅洲人工島的填海面積,工程造價超過6000億,發展局估計可供應15萬至26萬個單位。

另一方面,各大地產商同時在內地及海外有不少土地及投資項目,其中以長實及新鴻基地產在內地的土地儲備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