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18區人均回收點相差6倍 中西區最多 九龍東兩區最缺

撰文:林奧莉
出版:更新:

垃圾徵費將於今年8月起推行,措施旨在推動巿民減廢回收,將有用資源循環再造,惟執行及配套上引起各界關注。近年「綠在區區」回收計劃設立超過160個環保回收站及流動回收點,全港18區之中,到底各區回收設施相差多少?下文以各區人口看回收情況。

政府近年擴展社區回收網絡,現時全港設有11個回收環保站、34個回收便利點、超過130個回收流動點,由獲批營辦團體營運,統一接收9種常見回收物。根據環境及生態局1月17日在立法會書面回覆,「綠在區區」的服務已覆蓋全港約80%單棟樓宇。

除了綠在區區外,連計傳統三色回收箱、私人住宅及機構回收設施、個別種類回收點(例如充電池、慳電膽、玻璃樽等),截至2024年1月,全港總共有6,520個回收點,各區回收點數量介乎152個至563個。

全港設超過160個綠在區區回收點,包括大型回收環保站和流動回收點。(資料圖片/黃浩謙攝)

以18區人口計算每區回收點的人均使用情況,中西區人口達22萬,回收點有563個,為全港最多,平均每397人就有1個回收點。而黃大仙區人口達40萬,全區只有152個回收點,即平均每2,661人有1個回收點,與中西區相差近六倍。

若扣除郊遊地點、舊衣回收、只限電器、電池或慳電膽的回收點,黃大仙區平均約3,184人才有1個日常用品回收點,其次是觀塘和葵青,每個回收點平均超過2,700人使用。

中西區共有563個回收點,當中約75%屬私人住宅或商場回收點,主要供住戶使用,餘下約140個回收點,包括「綠在堅城」、「綠在西營盤」、「綠在上環」及14個流動回收點,以及街角回收店、三色回收箱、非營利機構提供的回收點,供公眾使用。

黃大仙區則有約32%屬私人回收點,餘下約70個回收點,包括「綠在新蒲崗」及4個流動回收點。環保署早前指,現正興建第12個回收環保站「綠在黃大仙」,預計今年第四季開始逐步投入服務。

按回收物種類比較,「綠在區區」接收的常見回收物包括廢紙、金屬、塑膠、玻璃樽、充電池、慳電膽及光管、四電一腦(受管制電器)、小型電器及紙包飲品盒。另外巿區衣物回收點數量則由31至70個不等,部份地區設碳粉盒回收。

各區回收點數量有差距,個別回收物情況更明顯,例如中西區設273個玻璃樽回收點,觀塘和黃大仙區分別設115和76個。以人口比較,中西區平均每819人1個玻璃樽回收點,觀塘和黃大仙為5,817和5,321人,相差六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