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國攻防遊戲 看護VS自殺老人 香港社工親身試玩:唔少長者抑鬱

撰文:黃妍萍
出版:更新:

近年院舍經常被揭質素參差,彷彿長者一入老人院便盡失尊嚴——赤身在露天地方等洗澡、要睡在有老鼠出沒的床……在意大利,院舍環境雖然比香港好,卻有遊戲研發團隊推出「想自殺老人vs看護」的遊戲「Stayin' Alive」,在安老院展開一場「攻防戰」,護理員一邊急抓一支鎮靜劑,一邊追趕打算自焚的輪椅老人,場面滑稽但亦教人心寒。香港情況又如何?我們請來從事長者服務的社工親身試玩,提供不一樣的遊戲評測。

推進隔離房就能解決問題?(「Stayin' Alive」遊戲畫面截圖)
+3

社工Game評:好難救老人!

近日意大利遊戲團隊「Indie Gala」推出多人對戰遊戲「Stayin' Alive」的試玩版,玩家會隨機成為看護或輪椅老人,老人要把道具組合成可自殺的工具,如汽油+打火機=可自燃物品 ,看護則要阻止老人自殺,除了拿急救箱等道具,更可取得鎮靜劑,向老人注射後推他到隔離房。

記者邀請熟悉安老院舍的社工譚姑娘試玩遊戲,她直呼好難玩,「一手只能拿一樣工具,遇到老人家自焚又要回去拿滅火筒,很麻煩。」一邊玩她更一邊說:「哎呀我又把工具掉到地上了。」因為按左右鍵是拿東西,一緊張時就會不自覺按鍵,拿了急救箱轉個頭又丟掉。

不過她說遊戲中有很大的空間供玩家追逐:「這是一個很美很舒服的安老院,又有草地、梳化,幾好。」但現實中,香港卻甚少有這樣的安老院,院舍通常狹小得一轉身就能見到老人家在做什麼,長者也難取得遊戲中的利器、火機等。

【老齡社會】近97%長者拒入安老院 香港人可否老得安心?

記者在遊戲當看護時還不知道自己眼神如此兇狠。(「Stayin' Alive」遊戲畫面截圖)

安老院長者自殺方式:吊頸、絕食

院舍環境不同,但不少香港安老院長者,也一樣厭世。據衞生署數字,每10個長者就有1個有抑鬱症徵狀,2015年自殺個案中,更有高達3成是長者,共366人。譚姑娘見過不少長者都有抑鬱或不開心,「例如不說話,不吃飯,不參加活動。」她亦見過長者嘗試了結生命。「他們(院友)自殺時多數用皮帶或床單勾在床欄附近位置,或者絕食,但成功率好低,因同房其他院友見到會叫姑娘來,而且這些長者較體弱,力度不夠,而一絕食就會被送醫院,事後駐院社工會和長者及家人談,例如叫家人多些探望。」

人手不足難照顧 與家人關係成抑鬱原因

不過要有時間去了解長者、解開其鬱結,並不容易。遊戲中看護和長者是一對一或二對二,尚且已令看護勞累至面露惡相,據《安老院條例》,以私營高度照顧院舍為例,一間40人的院舍,白天時護士只有1名,晚上更會退場,只留下1個護理員,護理員工作內容包括協助長者如廁、洗澡、穿衣、換片、餵食、卧床轉身等,此外還要洗輪椅、洗圍裙、抹扶手、消毒便車及便盤等,以及填寫大量紀錄和報告,大量工作令他們沒時間好好照顧長者。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阮淑茵指因護理員人手不夠,有時會隔很長時間才幫老人換片:「除了沒尊嚴、不舒服,這還會令他們有皮膚病,影響到健康。」她更指曾有長者吞咽困難,護理員也只能不斷把飯塞進長者口中,結果飯不斷掉到地上。日常照顧已如此忙亂,更遑論對長者多作關心。如遇上長者想尋死,由於現時法例並無要求院舍要有長駐社工,工作人員只能尋求院外社工協助。

另一長者服務社工陳順意指有長者未至於抑鬱,卻也充滿負面情緒。除了院舍環境外,「與家人關係,尤其是婆媳間很易為湊孫吵架;有些子女大了搬走,長者覺得他們不關心自己;有些剛退休的男士則不懂安排活動。」

護理員、社工每日工作長達12小時 工會籲標準工時立法

老人情緒問題比一般人嚴重。(資料圖片/陳焯輝攝)

關心、院舍人手是關鍵

陳順意認為心靈支持很重要,「家人打個電話聽到把聲,長者已很開心。另外他們通常很懷念昔日的鄰里關係,見到面會打招呼,(如長者在社區生活)有機會都要帶他們認識同村的人,有個網絡互相照應。」此外增加院舍和社區照顧的人手亦是令照顧更完善的方法,而讓長者發現自身的價值也能令長者重拾生存意義,坊間就偶爾有畫畫、帶長者做布偶劇場的計劃。

遊戲中鎮靜劑會令長者昏迷,但藥效僅持續數秒,老人清醒後,仍是會繼續自殺;長者自殺成功後,會再次復活,然後就要再自殺。這設定,或許正在告訴玩家,鎮靜劑其實沒有用,自殺亦然。要跳離這永劫輪迴,或者還是要回到問題根源。

昏迷有時限,醒來後難道看護與老人又要來一場搏鬥?(「Stayin' Alive」遊戲畫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