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re辦籌款藝術展 中風半癱創辦人:弱勢社群問題一直都嚴重

撰文:郭梓謙
出版:更新:

主力為特殊學習需要(SEN)人士、長者提供支援服務的非牟利慈善機構「iCare 傳恩惠您」,將於本周末(27、28日)第三度舉行慈善籌款藝術展。3年前因缺血性中風而左半身癱瘓的創辦人朴陶(Tiffany)早於本月初、兒童節(4日)開始,已率先舉行網上眾籌,上載400名慈善小畫家、共400件作品,讓有心人士解囊;在短短12天,已達成12萬元籌款目標。她近來身體漸差,因此當今次是最後一次可參與的iCare活動。

12歲起開始做志願人道工作

雖然iCare走過15個年頭,但如今靠着輪椅助行的義務總幹事朴陶,卻非只有15年的慈善工作經驗。她讀書時是一名基督徒,在12、13歲起,就開始參與學校、教會組織的志願人道工作,一路上不管從美國修畢兩個碩士學位,以至投身商界工作,一直未有停過參與慈善工作。

「(我)唔係神仙下凡、好勁嗰啲人。」朴陶說,她只是一路堅持,「一個童工嘅年紀已經開始做緊,只係依家一把年紀都仲做緊。」

(我)唔係神仙下凡、好勁嗰啲人。
「iCare傳恩惠您」創辦人及義務總幹事朴陶
朴陶說早於12、13歲時便投身志願人道工作,當時行得走得,從不間斷幫助弱勢社群。(黃浩謙攝)

「唔覺得弱勢社群嚴重咗 係一路都咁嚴重」

朴陶續說,年輕時自己行得走得、好矯健,而雖然作為基督徒,但從未想過全職擔任傳道人、牧師,皆因清楚自己性格,「唔會留喺一個地方等啲人嚟搵我。」故她會帶上物資,大汗淋漓走到7樓8樓、天台屋探望長者,她也試過到四川村校擔任義工。

她當時已見識到不同人士的需要,尤其獨居長者,然而作為參與者,她亦指自己無從構思、策劃活動。

對我嚟講就係,呢啲問題(弱勢社群)一路都喺度;香港順境嘅時候喺度、依家香港逆境佢都喺度,無少到!我亦唔覺得佢嚴重咗,係一路都咁嚴重!只係我太年輕,好細個就接觸到。
「iCare傳恩惠您」創辦人及義務總幹事朴陶

直至2009年,她離開商界工作,投身iCarei義工隊,而iCare亦在2012年正式成為註冊非牟利慈善機構,「乜嘢係信心、盼望,乜嘢係人與人之間嘅愛,at least(至少)喺我識嘅範疇裡面同其他人分享。」

創立iCare,朴陶與義工一起完成各自力所能及的工作,最後達成某些事情,「只係將蝴蝶效應同吸引力法則用得更生活化。」而她亦在2017年,取得香港紅十字會的人道年獎。

可惜3年前,朴陶因缺血性中風,導致七成腦幹細胞受損而左半身癱瘓,用上三年時間復健,當中就包括重新學習說話,不過期間她仍然繼續為iCare策劃工作。朴陶亦在上年初,將因病而得的餘下保險金全數投入到iCare成立另一個慈善基金。

「有好多問題都唔係問題」,朴陶說,15年來iCare面對的經營困難不算複雜,最困難反而是涉及「人」。因為對於SEN人士而言,身邊所接觸的義工、導師、家長甚至其他學員,都可以帶來極端影響。

自小患有社交恐懼症的朴陶自言,這是因為面對陌生人時,自己都會變得相當敏感,只要對上陌生人,或上台分享時就會「特別騰(雞)」;但同一時間也不自覺閱讀對方的微表情,或者字裡行間的意思。正因為這份敏銳,令她知道對方是否來意不善。

呢啲(心懷鬼胎的人)係我咁多年都無停過,而日日都會面對、發生嘅。
「iCare傳恩惠您」創辦人及義務總幹事朴陶

真正令她感到沮喪、難過,正正是那些已認定為朋友、值得尊敬的前輩,「如果佢嚟搵你笨,佢唔幫你都算,佢嚟搵你笨,嗰啲會令我特別難受。」她續指,這些年間,接觸過不少有資源、出色、好有能力、可以幫助機構的人,然而對方卻「當我哋係廉價、無償義工、免費嘅工具人」、「調返轉頭搵我哋笨」。面對風浪,她如今亦因此成為iCare的「守門員」。

感激丈夫陪伴成最大安全感 更勝任何幫助

堅強如斯的朴陶,枕邊人Michael則是患上自閉症、與自己一樣是SEN人士。談起丈夫,她就笑言是第一個成功例子,可向其他SEN家長分享,「(丈夫)去到一把年紀仲有得救。」因為丈夫現在可輕鬆與人交流、從事與一般人無異的工作,並作為iCare的導師幫助其他SEN學生;對家長而言有很大啟發,不再擔心日後子女的生活問題,反而「要諗娶唔娶到老婆」。

不過除了作為「人辦」,朴陶更感恩丈夫的陪伴,因為只要他在身邊,自己就有安全感,而這份從家人而來的安全感和支持,對任何一類型SEN人士都至關重要。

「呢個(陪伴)已經蓋過晒佢任何能夠做嘅嘢,嗰啲只係Function(功能)」。
「iCare傳恩惠您」創辦人及義務總幹事朴陶

朴陶續指,家人如何看待SEN小朋友,讓他們在情感上獲得足夠安全感,會直接投射在他往後的人生。「(安全感)係食藥食唔到,食藥只會有副作用。」她說,這份接納和安全感,沒有任何專業團體、醫生或者輔導員可以取代;更不是移民到外地、接受其他教育制度可以解決;若然失去這份支持,「呢一生我哋(SEN人士)都會好顛簸!」

籌款活動12日即達標 慨嘆仍有善長展現愛心重建社區

回到今次籌款活動,朴陶以12萬作為籌款目標,只12天就達標,「交租、請一個人都唔夠」、「(12萬)唔代表啲咩」,但這筆款項已足夠讓機構知道,仍有不少香港市民願意支持,可以繼續推動項目。

iCare本月初(4日)於眾籌網站Simplygiving發起籌款,僅用12天已完成12萬元的活動目標,籌款會一直至5月20日完結。(Simplygiving頁面截圖)

朴陶指,繪畫藝術在富人眼中,可能是用於宣示自己「好Talent」的工具,然而對於SEN小朋友和家長,甚至社區上缺乏陪伴關懷的獨居長者而言,畫畫、藝術其實有助他們與世界接軌、表達自己。「有啲唔能夠用言語、文字,有啲長者未讀過書、唔識寫字,可以表達自己,紓緩情緒嘅渠道。」偏偏這些人卻又缺乏資源、更遑論可以得到機會有人教授、接觸繪畫。

「我唔覺得佢哋係支持緊iCARE,(其實)係支持緊香港。」朴陶認為,今次快速達標,很興幸香港仍有很多有心人「仲好努力去做一啲改變」、「想香港好啲,喺社區入面有多啲嘅愛。」

她解釋說,今次籌款並非人人捐出鉅額,但勝在人多,因為少至100元都有收據證明,有小畫家作品就在此收到多個捐款,而在眾籌網站上,款額最多的作品都不過2萬元。

有感社會沮喪無力 主題盼重建香港走出抑鬱

至於今次展覽主題是「wHERE to Find heARTs」(Here to Find Arts),亦設名為「共建香港」的即場畫作,朴陶指,主題是與畫室共同構思,因為疫情之後,不少港人感到沮喪,「邊度都唔去得、經常戴口罩,連見朋友食餐飯都無機會。」

正因體會過這種沮喪與無力;甚至有些人仍未走出這種抑鬱感覺,她說:「唔知未來可以點,諗唔到下個月、半年後會點。」最終生出這個主題,希望揉合古典的東方味與西方的童話元素「重建」香港。

「香港愈嚟愈多情緒爆煲,無論咩年紀都有,甚至7、80歲都可以一齊燒炭,係一個孤立無援嘅世界,而呢個世代係一個咁方便嘅世代。」

網上眾籌會一直至5月20日;而同一時間,因為身體狀況反復的關係,朴陶就有透露這次有機會是她最後一次參與、策劃iCare的活動。

那怕我哋唔係啲咩好專業嘅醫生、律師,好出名嘅名人、政客。但我哋一般普通嘅香港市民,都可以一齊去做一啲嘢。
「iCare傳恩惠您」創辦人及義務總幹事朴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