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電影分享會】帶你認識老香港風貌 講者:粵語片絕對唔失禮 

撰文:陳銘智
出版:更新:

攝影師何藩早前推出個人作品集《念香港人的舊》,盡將他1960年代拍下的香港街巷人物,以菲林保存下來。今昔對比,惟有懷舊歷久常新。8月6日開始、由設計師陳幼堅及又一山人策展的「好香港」創意展,展品涵蓋攝影、電影、漫畫及廣告等11個界別。其中舊電影分享會將於8月18日在灣仔動漫基地舉行。講者、文化評論人曾肇弘說,60年代至80年代初,香港有不少好的舊電影,「拎出嚟絕對唔失禮。」

民間保育意識不高 靠電影保存社區面貌

曾肇弘33歲,是電影文化中心成員。電影文化中心始創於1978年,發起人包括羅卡、徐克、吳昊等資深電影人及研究者。過去6年,電影文化中心會到小學和老人院播放舊電影,曾肇弘經常擔任講者。小朋友會驚奇地發現,數十年物價低,手執一張「紅衫魚」已富貴逼人;老人家看銀幕裏的童星馮寶寶,一邊看一邊想當年,娛人娛己。

舊電影如何展現香港社會變化?他笑言,不少Facebook懷舊群組上載粵語片片段,指出街道、社區的變化,是類似的運用。「香港經濟掛帥,很多人為搵食,民間保存社區面貌的意識不高。何藩拍攝的相片,是一種方法,電影也可以。」

片單
半斤八兩(1976)
七彩難兄難弟(1968)
省港旗兵(1984)
憤怒青年(1973)
父母心(1955)

昔日香港情景不再,有人用相片留住,有人則間接地用電影,保留當時香港社會的面貌。(香港電車提供)

片單包括《省港旗兵》 記錄九龍寨城珍貴錄像

今次電影分享會的片單,從60年代至80年代,橫跨粵語片時代和港產片年代。「七彩難兄難弟」其實是黑白粵語片,擔綱演出的不是羅嘉良和吳震宇,而是年青時的「無記御用爺爺」周驄和謝賢。人猶如此,社區的變遷更大。曾肇弘就讀大學時,適逢2002年邵氏推出多部修復電影光碟,在母親介紹下,逐漸走入光影保存的昔日香港。「舊電影有兩種價值,第一是藝術價值,粵語片並非殘片,有不少是傑作。第二是文化歷史價值,例如時裝片,會見到當時香港的城市景觀,貧與富的住宅區各有不同。雖然導演未必有意保留,但透過影像,以前的香港景觀確實被保留下來。令今人有參考意義。」

看過過百部香港舊電影,他印象最深刻是1984年的《省港旗兵》。他說,這部電影的導演麥當雄未必刻意保存九龍城寨的景觀,然而電影尾段一群大圈仔撤退到九龍寨城。手提攝影下,鏡頭與演員一起穿梭窮街陋巷,與警察巷戰。已經於1994年拆卸的九龍寨城面貌,以另一種方式,永遠保持作為三不管地帶的罪惡溫床形像。

活動詳情及報名連結

已經消失的九龍寨城,有兩部電影分別紀錄內部生活情景:藍乃才的《城寨出來者》及麥當雄的《省港旗兵》(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