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社區設計師走進老化縣城 讓居民自發辦活動 偷睇買餸了解需要

撰文:余思朗
出版:更新:

在日本,有種職業叫「社區設計師」,比起拿著紙筆揮畫草圖,他們更多是辦研討會、和人聊天、深耕細作的做資料搜集。「設計」一個社區,至少三年起跳,studio-L是日本最享負盛名的社區設計工作室,我們請來工作室成員出野紀子來談談,一個社區可以如何「被設計」?
「我們做的是為當地社群充權,讓他們自行找出問題和解決方法。」2015年,他們獲政府邀請到秋田縣為長者辦活動,這班設計師又如何為七老八十的爺爺奶奶們充權、連結社區?
攝影:梁碧玲,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出野紀子是日本社區設計工作室studio-L的成員,上月獲MaD Festival國際年會邀請,到港分享進行社區營造項目的經驗。

無花果伯伯的Friend List:幫長者認識新朋友--

秋田縣位於日本東北方,盛產大米和米酒,但旅遊書沒有提到的是,秋田也是日本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縣城,老年人口比例達33.5%。2015年,studio-L獲當地市政府邀請,到區內辦長者康樂活動,希望讓區內為數不少的老人家活躍起來。團隊花了一年時間做田野調查,進行訪問,到超市偷看爺爺奶奶們買什麼菜,做家訪,從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開始這個為期三年的社區項目。

「我記得我們在超市和一個爺爺聊天,他很健談,後來我們到他家做家訪,發現他有三棵祖輩留下來的無花果樹,每年結出二千多個無花果。我們問他一個人如何吃光,原來他每年無花果季的時候,就跑去超市賣無花果的箱子前面,看誰要買無花果,就送他。後來他把這些人的名字記下,成了一個『無花果送贈名單』,他每年送他們無花果,他們也每星期來看他。」

設計師改造公園長凳 用壽司蓆收集民意?「街坊最想伸長腳Hea」

【社區設計】 建築師創流動長椅 四圍碌促進土瓜灣街坊互動

讓人們覺得社區與自己的生活有關

從計劃一開始,他們就定期在區內辦研討會,邀請區內市民和長者參加,「我們一年辦五、六次,大家一起討論社區的未來。」也慢慢組織起一個社群,來進行之後的活動。但居民反應不一定熱烈,「很多人是不知道(問題有多嚴重),或者根本沒興趣。」

「人們必須要覺得事情和自己生活有關係,才會關心。」於是他們第一步就以「長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為題,將資料搜集的成果以展覽和雜誌形式來展示給居民看,在展覽場內放照片、訪問、甚至把一間間長者獨居的房子重現出來。

展覽把區內老人的居所1:1的呈現出來。(受訪者提供)
八十多歲的伯伯以無花果會友,認識了不同年齡的朋友。(圖片來源:「2240歳スタイル 時間を味方にする人生の先輩たち」一書)

「日本人以長壽著名,但其實沒有人知道老去是怎樣的,他們(長者)就是我們未來的模樣。」

「我們做了資料搜集後就發現,其實他們(長者)是需要不同年齡的朋友。」他們發現有不同年齡層朋友的長者普遍比同齡其他長者活躍,而不少長者也在訪問中透露自己想認識一些年輕朋友。於是他們決定與其為長者辦康樂活動,不如直接幫他們認識新朋友。

【社會設計.多圖】日本最美山邊姑婆屋 設計助長者住得舒服好玩

秋田縣的項目現在來到第三年,根據第一年的得來的資料,他們辦了文化祭讓長者教授獨門手藝(太極、煮食、編織等等),也組織了數個活動小組,按收集得來的長者共同興趣辦活動。「長者和參加者一起辦工作坊,透過設計活動的過程,來認識新朋友,這個(跨代合作)的畫面很神奇,長者和年輕人一起合作改善社區。」在合作的過程中爺爺奶奶們也確是認識了年輕新朋友,「有個奶奶和個26歲的參加者成了好友,成日去High Tea。」她笑道,其實計劃是拋磚引玉,活動不是重點,聯誼才是。

設計師是「和事佬」  政府和居民的中間人

這樣不是和「客戶」的要求不符嗎?「雖然政府想我們為老人辦康樂活動,但我們做完資料搜集後覺得這不是社區真正需要的東西。」比起讓老人的獨居生活變得有趣,更重要的是讓他們不再孤獨。政府和居民意見不一並非新鮮事,重點是如何能解決這永恆的紛爭?站在中間的studio-L就擔起了「和事佬」的角色。「我們會叫政府官員跟我們一起去做訪問,對著真人,你就不能無視他們的訴求,那是你服務的群眾。」

她說,工作室九成客戶都是來自政府,也有小部分私人團體或商業機構,「有趣的是,其實很多政府官員從來沒有見過自己服務的人。」她笑說,如果官員不願意去,他們有一絕招:「我們不是區內人,因此我們會叫市政府先幫我們打電話約訪問,就順道捉他們一起去。」現場若出現口角,他們也會和居民解釋,「今天我們不是來互罵,而是來商討我們社區的未來。」

設計師作為居民和政府之間的橋樑。(受訪者提供)

「如果沒有了樂趣,就不要做下去」

三年的合約期將完結,來到出野紀子口中最難的關口——「最難的是如何讓他們有動力延續下去。」社區設計師離開前會把當地社群組織為小組,讓他們定期開會商討未來計劃,變成習慣。

「我們有時候也會義務繼續幫他們策劃,或者用電郵、視訊等方法了解他們的進度,給予意見。但我們會時常提醒他們,如果不想做就不要做,它不是你的工作。如果沒有了樂趣,做下去也沒有意思,遲早都會失敗。不如休息下,或者未來會重生,有其他人做下去。」人性化的設計必然包含人的個性,起落跌宕不可惜,無論是開始或終結,只要學懂信任和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