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頓重建】歌手李龍基曾是嘉頓工程師? 「灑芝麻機我設計嘅」

撰文:顏寧
出版:更新:

嘉頓麵包在香港屹立91年,產品隨處可見,可說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但是,對藝人李龍基來說,這家公司對他有莫大影響。本是「油屎仔」的他晉升為機械主管,設計了獨一無二的漢堡包灑芝蔴機。在嘉頓,他深信努力打拼就可向上流:「只要你肯做,一定有機會。唔同年代都一樣。」

李龍基在1971年加入了嘉頓,成為了俗稱「油屎仔」的機械學徒:「左手拎威士,用嚟抹油污嘅,右手一個油壺,每朝早就拎住哩兩樣嘢去抹乾淨啲機器,抹走啲油漬,然後倒啲新嘅油保持佢哋運行順暢。」 (楊晴攝)
+1

今天講起李龍基,大家或會記得他唱過電視劇主題曲《巨星》、《佛山贊先生》,甚至兒歌《龍鬚糖》等等。原來他出道前,曾是嘉頓的前員工,現在閒時都會買嘉頓的加拿餅和威化餅:「我都好鍾意食㗎。」

李龍基自小對機械有興趣。10歲曾經試過將家裡的電駁落聖誕的彩色燈串:「一接,噠!燒晒。」本以為父親會責罵他,誰知道一走進房裡,爸爸在口袋掏出2元給李龍基:「唔好玩哩啲電啦,買啲乾電嚟玩啦,危險啊。」得到父親意想不到的支持,成為他很大的推動力,說到這裏,李龍基不自覺哽咽起來。自此之後,他繼續努力發展對機電的興趣,中學選修理科之餘,更自行修讀哥倫比亞無線電學校的函授課程,自行研讀寄來的書籍。

加入嘉頓做「油屎仔」 研機械圖則、攻讀夜工

李龍基讀完中六,因家境貧困無法繼續升學。當時,他的媽媽在嘉頓做清潔技工,知道機械部請人,喚李龍基去試。結果他在1971年加入了嘉頓,成為了俗稱「油屎仔」的機械學徒:「左手拎威士,用嚟抹油污嘅,右手一個油壺,每朝早就拎住哩兩樣嘢去抹乾淨啲機器,抹走啲油漬,然後倒啲新嘅油保持佢哋運行順暢。」

當時來說,中六程度的李龍基在學徒之間算是學歷比較高:「初初覺得自己好醒,但係真真正正落手做先知,原來自己未到位。」如是者,他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之後,就會自己研究機器的圖則:「無論個啲電器圖、機械圖,我都好想了解部機係點樣運作。所以,可以講我係比其他啲學徒勤力,差不多全個工廠啲機器我都好熟悉。」 收工後,他還會去夜工專修讀電機課程。

【嘉頓重建】深水埗婆婆憶嘉頓 只買得起麵包皮、入餐廳要著長衫

嘉頓麵包廠因非法排放污水,被判罰款35,000元。(資料圖片/楊晴攝)

鴨寮街買零件修理機器  「轟動全嘉頓」

對機器的觸覺,永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有一次,嘉頓從澳洲購訂購了兩部打麵粉機,其中一部無故故障。嘉頓先後從日本和澳洲請來工程師,包食包住一個月,專責維修那部機器,最後還是無功而回。這個時候,李龍基自動請纓,向主管說:「你畀我試吓啦!」結果,他用了一星期,去鴨寮街買了些少零件就修理好這台機器:「呢件事可以講呢係轟動嘉頓!其他人無可能諗到哩個油屎仔可以搞到啲咩,個個都呆咗。」

後來,李龍基升職成為機械主管。當時麥當勞剛進駐香港,嘉頓成為了漢堡包的供應商。然而,那時候嘉頓沒有灑芝麻的機器製作巨無霸的包,仍是以人手灑上去:「稍微大力咗少少,麵包皮穿咗漏晒氣就無用,而且唔均勻,又慢,損失好多。」李龍基就此畫圖設計了一部灑芝麻機,笑說:「分分鐘而家仲係度都唔定㗎!」

在嘉頓工作的日子容許員工自由發揮,李龍基都有犯錯的時候。有一次,他覺得一部做漢堡包的機器效率不理想,打算自行作出改動,誰知令機器停頓了大半天:「大半日已經可以好多產量,但係老闆無話過我。」在嘉頓工作上上下下都很團結和融洽,食完飯會一齊踢波。雖然試過連續工作50小時,不眠不休地維修機器,但是仍然好開心。

【嘉頓重建】生命麵包91年烘焙史 抗日時7天不眠不休產軍用餅乾

李龍基:「無論個啲電器圖、機械圖,我都好想了解部機係點樣運作。所以,可以講我係比其他學徒勤力,差不多全個工廠啲機器我都好熟悉。」

棄去日本進修、轉行唱歌

當時在機械部的員工多學歷不高,中學也沒有畢業。嘉頓的老闆明白機械科技日新月異,需要能才管理。到了1978年,老闆提出供李龍基去日本進修:「所有費用公司包,你唔使擔心,總之你畀心機讀書,讀完返嚟呢你就同我簽約。」

當時李龍基已經上過無綫電視的歌唱選秀節目聲寶之夜,這個節目亦發掘了葉麗儀、方伊琪、陳潔靈等歌手。他在工餘時間到餐廳唱歌:「感受到觀眾對你嘅反應,覺得自己都可能有啲前途。」相比起嘉頓工程師之路,演藝事業雖然顯得不穩定,但是他還是選擇了放手一搏:「係會有啲驚,但係橫掂後生,咪試下囉。」

那是香港娛樂事業發展蓬勃的年代,李龍基決定離開嘉頓,放棄工程師之路,發展演藝事業。他初初推出了3張個人專輯,不久就與經理人意見不合,曾經半年沒有收入,正考慮要回去嘉頓之際,又碰上另一個機會,開展了80年代流行的民歌餐廳。那時亦是麗的(亞視前身)和無綫龍爭虎鬥、電視輝煌的時代,李龍基亦有機會唱電視主題曲:「對我嚟講係比較幸運,所以都無話後悔當時選哩條路。」

雖然李龍基在嘉頓的日子不長,但是嘉頓為他提供了自由發揮和犯錯的空間,亦發現自己的渺小和不足,深深影響他日後做人的態度:「嘉頓係非常好嘅老師。提醒自己要謙虛、勤力,因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但是,在年輕人就業置業皆困難、資源分配不公的今天,所謂努力就成功,會否如嘉頓即將重建一樣,也只是終將消逝的風景?今天的香港依然一樣嗎?他卻說:「每個年代也有不同困難,不可直接比較。不變的是,個人努力都是最重要的。」